第(2/3)页 尽管苏九冬对此再三解释和强调,事后再次安抚了苏家三房的人,但是“永源药膳馆菜肴不干净、吃了会染病”的传闻依旧愈演愈烈。 药膳馆的生意肉眼可见的立刻变差,短短几日,从原来的座无虚席,到现在的客人寥寥无几。 岐山县百姓都害怕并且指责永源药膳馆的食品不卫生,都认为吃了会得病,于是对药膳馆都绕道走,仿佛远远看一眼也会得病。 没过几日,永源药膳馆的生意跌落谷底,而岐山县其他几家饭馆立刻打出了食品卫生的招牌。 那些临时增加了药膳菜品的饭馆,几乎在同一时间,推出了明档厨房的形式,将开放式的厨房暴露在食客眼皮底下。 以前饭馆的厨房都是设在后院,客人到店就餐只在前面大唐,其实是无法看到后院的厨房或者操作间的。 其他几家饭馆抓住了全身心百姓目前最关心的“吃得放心”的心理,把厨房搬到了饭馆前厅,做成明档的形式,既抓住顾客眼球,也留住了顾客的钱袋。 对近日传闻提心吊胆的全身心百姓,看到其他饭馆推出这种明厨房档的形式,认为抬眼就能看到厨师烹饪的过程,对菜品的烹调一目了然,都觉得十分放心。 所以平常百姓和原来永源药膳馆的常客,都渐渐流失到了其他饭馆上。 “今天又是没多少人来……”好易 苏九冬看着药膳馆空落落的座位,心里暗暗悔恨没有在三房发病的当晚,把三房的人给安抚好,也没能及时阻止其他苏家人来添油加醋。 “不是没多少人来,而是根本没人肯来……”刘掌柜暗自腹诽道。 刘掌柜翻翻这几日的账本,微微叹气,再抬头看看门前匆匆路过而不愿进入的路人百姓,不由得向苏九冬提了一句: “东家,这几日全是支出,都没有丝毫的进项。长此以往,只怕药膳馆的维持也困难了。” 苏九冬拿过账本翻看近日这几页,每页上面只有支出的成本数字,收入那边没有丝毫点墨,不由得心烦。 “都怪我那天没处理好,事态才会发展到这样的地步。”苏九冬心烦意乱的揉皱了账本的纸张。 “这也不怪东家您,这本就是苏家三房他们自己的问题,和咱们药膳馆根本无关的。”刘掌柜附和道。 下了公务的温以恒踏进冷清的药膳馆里,听到了苏九冬与刘掌柜的对话,不由得搭一句:“对,这不怪我们,只怪敌人太狡猾了。 “敌人?谁?难道你查出些什么了?”苏九冬对温以恒提出的“敌人”观点十分惊讶。 “现在倒还没有查出些什么,但是疑点我却发现了一大堆。”温以恒从容不迫的坐下,拿过桌上的茶壶倒满茶杯喝了一大口,才缓缓开口。 “三房来我们药膳馆闹事没过几日,县城里的其他几家饭馆却不约而同的推出了明档厨房,这难道还不哦、够可疑吗?” “……确实有点可疑,你继续说。”苏九冬摸着下巴,认真聆听温以恒的分析。 “我先去查看了其他几家饭馆的明档厨房,又向钦差行辕里的一些瓦工匠问过了……”温以恒又喝了一大口茶水,接着说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