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所以那歌姬再唱艺术性更高的《陽春》、《白雪》,试图以高雅的曲调吸引那些附庸风雅的茶客,得到更多的打赏银资。” “然而待那歌姬一开口茶楼中和歌者顿时减少到只有七八人,所得赏钱减至六十文……仅仅六十文,连付茶钱的银资都不够。”温以恒双眼一眯,明确表达了六十文的赏钱实在过少。 “于是那歌姬就着急了,唱出了李太白的《清平调》,其中的引商刻羽最为高雅。然而这样的曲调一唱出来,茶楼中已然无人与她唱和,最后连赏钱都没有了。” 温以恒说完故事,负手而立,望向天铎帝,一言不发。 他现在已经以这样的故事来向天铎帝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往后仅看天铎帝要如何评断了。 天铎帝听完故事,语气比刚才质问温以恒使柔和许多:“朕知晓子初你是在引用战国楚宋玉的对楚王问一事,来回答朕的两个问题。” “刚才你所唱的那首曲子,也是《清平调》吧?你这是在拿自己比圣人?” 温以恒从容不迫的回答道:“臣只是一介凡人,并非圣人,断不敢贸然与圣人比肩,然而臣自幼开始读书习字,这么多年来也混了一个‘京城第一才子’的名头,诚惶诚恐的戴着。” “有这样重量级别的名头加身,臣虽不胜惶恐,但也终究验证了臣确实比一些无知之人聪明些,当初圣上选中臣出任尚书令宰相,想必也是看中臣略有一些文才吧……” 温以恒知晓天铎帝当初就是看他年轻好骗,容易操纵,而且还不是外戚与政党两边的人物,所以才选的他当尚书令宰相。 天铎帝自然不能承认自己当初选择温以恒当宰相的理由,所以也就点头,表示确实如此。 天铎帝到了此时才给温以恒赐座,温以恒搬过旁边的绣墩回到刚才站立的位置坐定,才继续说道。 “曲调高雅之歌,唱和者甚少,鉴引有能力、实力者,自有其特立独行的思想,常人难以体会感受,所以才不会被世俗之人所理解。” “所谓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有能力,实力者不一定会得到旁人的认可与拥护,反而有更大的可能受他人对立排挤,并非臣与他人为敌,而是他们自动将臣当做敌人排挤在外。” 温以恒站起身,话语掷地有声:“与人为敌并未臣的本意,皆因外人所选,圣上理应去追问那些将臣当做假想敌之人,而不是让臣审视自身。”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