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骆观光笑道:“我们之间互相吹捧的风气这时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马扬尘和独孤寻一起哈哈大笑。 谁也没有想到,此次谈话,整整影响了马扬尘的后半生几十年。 三天后,三辆马车从莫干山出发,走上了通往东都洛阳的官道。 一路上,马车中人极少露面。 天下第一镖行万马堂的路引让此行车马一路上畅行无阻,路途中只有莫言和君千桦两人来回折腾。 一个月后,马车进入东都洛阳。 东都洛阳,龙门石窟最为闻名。 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四百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近二里长度,共有近十万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六丈有余,最小的仅有小指大小。 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大昊时期的大、中型洞窟五十多个。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烧洞、慈香窑、路洞等,为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潜溪寺、宾阳南洞、宾阳北洞、敬善寺、摩崖三佛龛、万佛洞、惠简洞、奉先寺、净土堂、龙花寺、极南洞等为大昊代表洞窟。东山的窟龛,其中大中型洞窟有二十个,如二莲花洞、看经寺洞、擂鼓台三洞等数不胜数。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的摩崖型群雕。此窟建开凿于咸享三年,当时皇后武曌出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建成功毕,长宽各三十米,洞中佛像明显面形丰润、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 主佛莲座北侧的题记称之为“大卢舍那像龛”,这里共有九躯大像,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 这座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下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双耳长且略向下垂,下颏圆而略向前突,圆融和谐,安详自在,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朴无华,一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的异常鲜明而圣洁。 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说,卢舍那就是武曌的形象。 这是有依据的。 据《大卢舍那佛龛记》载:“实赖我皇,图兹丽质。”而以皇帝本人的形象去造佛像,历史上早有先例。如北魏文成帝“诏有司为石像,今如帝身”。古阳洞中释迦牟尼造像,有北魏孝文帝之“丽迹”。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