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龙抬头仙人坠-《竹杖过江湖》


    第(3/3)页

    “儿臣谨记!儿臣一刻也不敢忘记父皇教诲。”

    “玉春啊!从先帝爷到朕你在朝为官多少年了?”

    “回禀陛下,老臣今年六十有五了,四十年的朝堂生涯转瞬即逝,老臣也由当初的青年变成了垂暮老朽了。”丞相田玉春叹道。

    “爱卿此话差矣!你怎么会老?”皇帝打趣道:“记得朕还小的时候就听过你的教诲,如今又要把嘉德交付于你。爱卿为我大锦劳神费心几十年,这副担子可是压苦了你了。”

    “皇上!”这个身材瘦小微微驼背的老人一下子跪在地上眼泪夺眶而出。“臣惶恐!怎么受得起咯!身为人臣就理当为国为民,哪怕是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这样才不会愧对君主和黎民,这本就是老臣的分内之事,皇上如此抬爱老受之有愧,受之有愧啊!”

    “你个老酸儒哭哭啼啼也不怕被同僚笑话,” 皇帝伸手扶起了颤巍巍的宰相道:“这里又非朝堂你老是跪拜干什么?快起来!不像话、不像话!”

    田玉春则是像孩子一样的抹了把眼泪。“老臣在陛下面前跪、在陛下面前哭有什么丢人的?陛下请放心,这段时间臣会和同僚全心辅助太子殿下处理国事。“

    他们交谈着又走了一段路程,来到了一个名字叫‘十里亭’的地方皇帝再次停步,不过这个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的中年人没有要进亭子里休息的意思。

    “就送到这里吧!”皇帝望着西天的余晖道:“市井江湖中早有名言‘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

    远方那些连绵不绝的群山在逐渐变得墨黑,看到此景想到自己终归时日不多锦辉帝有点伤感、但没有表露出来。

    “都先退下!朕与太子有话要说。”皇帝背对众人摆了摆手。

    由于出了朝堂皇帝要求随行之人不必再行跪拜之礼,众人便躬身领命退出去很远,留给这对看似人间最尊贵的父子留下独处的空间。

    没有了别人在场——至少眼睛看不到——皇帝也就不再顾及自己的龙袍会不会粘了泥土,随意的在亭子外找了个地方坐下,并示意太子坐在自己的身边。

    “德儿啊!如今贵为储君,马上要坐上皇位听政监国滋味如何?是不是真有市井百姓传言的那样,皇帝老儿坐在金銮宝座上面俯瞰众生的感觉?”李启尚问。

    太子李嘉德不知自己的父皇为何要将亭子里的石凳凉一边,而是这样随意的就坐在地上,也不知道父皇问此话的目的,于是显得有点战战兢兢。

    “你不必害怕如实回答就好。”皇帝安慰道。

    “德儿不知,德儿没坐过皇位,只是现在心里觉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这个才弱冠之龄的年轻太子其实心性早已超过了普通的同龄人,也许这话说出来皇帝会觉得自己的儿子太过懦弱,但他有个感觉,有时候在这个男人面前说示弱的话会比说逞强的话好得多。

    “为何如此?”皇帝问。

    “怕犯错,”李嘉德毫不掩饰道:“怕被群臣盯得不自在,生怕那些奏章因为自己的一次大意就变成了一场灾难。”

    “这就对了,”皇帝反而轻轻一笑,“人家常说皇帝龙椅是由黄金打造而成,他们说对了明面上的一半,还有背面的一半是这张椅子上还插着冷冰冰的刀,坐在龙椅上的人其实并不舒服,稍微不注意坐姿就会被刀子刮伤屁股。那么既然这张椅子坐着不舒服我们为何还要去坐一坐,别人还要抢一抢呢?”

    皇帝望向自己的儿子。李嘉德想了好长一会儿,李启尚也不急等着儿子开口。

    “皇位毕竟意味着至高无上的权利,要知道世间争夺权利之人是极多的,一座龙椅空着就有人会抢,有人抢自然就会流血死人,为了不让天下死那么多人总得有个人要坐上一坐的。”

    皇帝对于自己儿子的回答还算满意,虽然他知道自己儿子这话其实未必是真,但皇帝不是君子贤人,一定要有别人看不透的心思。

    “大锦王朝从太祖到朕已经有两百余年,按照市井百姓的话来说,你的太爷爷驱蛮夷、统一三国建立我大锦就用了一百二十年,再后来经过你的爷爷、到为父,在我们兢兢业业一刻也不敢懈怠的治理下才有如今的大锦,而敌人忘我之心不死,边境上总会出现他们的獠牙。十五年前为父亲自带兵驱赶南方蛮夷的时候你只有五岁,你的哥哥也才刚刚离开宫廷去了军营,如今为父又要南下巡查边境战况和民生了。多年以来其实父皇是亏欠你们母后和你兄弟二人的,给你们太多的严厉少了好几分慈爱,都言皇家无血肉之情真的是这样吗?恐怕多半是一种无奈吧!”

    这个一心为国的九五之尊轻轻的叹了口气又道:“德儿啊!你一定要记住,咱们李氏坐江山,奉行的是民贵君轻一言,有先贤曾经说过:‘“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心中有百姓方能行大道,心中有民坐在龙椅上才不会瑟瑟发抖。至于朝堂之上的权利之争,驭臣之道、掣肘制衡之术,作为帝王当然要学,但这需要时间积累,朕没指望你将来能当个像太祖那样的千古一帝,但能像父王这般兢兢业业就行。”

    “在儿臣心中父王和太祖都是历代王朝都比不上的圣贤君主,儿臣和皇兄还要在父皇身边学习好多年的。”

    “屁话!”李启尚笑着骂了一句粗口,“朝臣们歌功颂德的话你也信?他们呼万岁万岁万万岁,你就真能活那么久了?像你太爷爷那般不得了的人皇不一样都要去天上报道么?所谓江山千秋万载不是喊一句口号,国家昌盛是需要咱们这些做帝王和做臣子的苦心经营,真要听那些马屁话就完了。我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刚才田丞相的一句‘这样才不会愧对君主和黎民’其实他心里的话那个黎民是在君主的前面的,至于他为何要将君主放在前面呢?这是为了讨帝王的欢心而已,这是臣子的立身之语。但我们就算听见了他们的心声也不要随意的拆穿,你只需要知道他是忠是奸、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然后再想办法对弈就行了。”

    “是!儿臣记住了。”

    “行了,你回去吧!我不在的这段时间里,处理朝廷各部大事可先问问各部官员,然后再问问丞相田玉春,不用过分担心,朝廷大事朕是早已安排好了的。”

    太子李嘉德跪拜了父亲后便离开了凉亭。他有个锤子的担心,这个弱冠之龄的年轻人,回太子府第一件事就要收拾那个不太讨喜的太子妃。

    夜幕降临,锦辉帝李启尚望着远处打着火把等待着自己的兵马士卒们愣愣出神,一道明晃晃的身影凭空出现在他的身边,这是一个鹤发童颜的老道,他身上的八卦道袍在熠熠生辉。

    “刘真人觉得此子如何?”皇帝对突然出现在自己身边的老道习以为常,“可否当得起帝灵?”

    “哼!此子心有污垢,”老道嗤笑一声,“做个帝灵嘛……勉勉强强,你还是先活好自个儿吧!”

    他对一国之君用你,而且没半点恭敬之意,锦辉帝居然也毫不生气。

    “哎!“李启尚叹了口气,”世人皆道皇帝好,哪知皇帝头上还有天,世人皆言龙食子,哪知皇家老祖善吃人。”

    “走吧!走吧!”老道催促道:“早去早回,说不定太祖一个高兴了就真让你圆了那个江湖梦。”

    一君一道缓缓的向远处的灯火处走去,可曾看见夜空中一颗流星正飞向大地。

    二月初二龙抬头,二月初三仙人坠。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