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国制的改变,军制的改变,也使得大明朝不再有发配充军的人,大明朝军队不再有死士营,所有的将士,都是大明朝珍惜的存在。 但如丁启睿这样的水师将校,浑身散发着固执、腐朽的气息,认为过去的战争是什么样,以后的战争还会是什么样。 王崇古之所以会亲往江南组建海军,招募将士,而放弃水师,水师内部的重大贪墨是其一,再就是这些人太顽固了。 不过,王崇古没有去向丁启睿说这些,没有丁启睿这些人,过去大明朝的东南海防早就崩解了,时间在走,只是这些人跟不上了。 这些人也曾是无数国度眼中的“神”,比如三宝太监郑和,太阳落下,“神”也下山了。 而宝船舰队是上山的人,不会去嘲讽下山的神。 “李锡,给他一把手铳!”王崇古吩咐道。 始终站在阁老身边,望着昔日同在部堂大人胡宗宪、将军戚继光麾下的老战友,老同袍,老袍泽,李锡感慨万千,将自己的短式火铳递给了他。 这也是锦衣卫研究的新火器,不必引线,体型较小,能够连发,还能随身携带。 锦衣卫内将之称为“手铳”。 为了防止走火的事件发生,那些大匠作还特意加了“保险”,手持者,需要先打开保险,才能扣动扳机,射出钢珠火药。 在李锡的教导下,丁启睿对着靶子射出了几颗钢珠火药,那与传统火铳相比,显著提高的准度和攻击次数,令丁启睿神情复杂。 这种火铳,不是一朝一夕就成了,丁启睿至今都记得,出海时熊文灿还在询问新火器的事,得到的回应是没有。 丁启睿默了一下,将手铳还给了李锡,拍了拍腰间的佩剑,漠然道:“我还是习惯用这个!” 李锡望向王崇古,王崇古摇摇头,知道丁启睿是有心结,但没有勉强,一边吩咐李锡去与葡萄牙海军交涉归还战俘事宜,一边下达了整军备战的命令。 王崇古看向了莫卧儿帝国王都德里的方向,默念道:“犯我天朝者,虽远必诛!” 战俘交换,非常顺利。 葡萄牙海军接走了那一万五千多名战俘,登船,开船,回返,一气呵成。 上千艘“赎金船”,移交给了宝船舰队,再由水师战船护送回大明朝。 一支全部由水师将校组成的五千人“先锋营”成立,在组建时出现了明显的骚乱,从军多年,哪个不知道死士营是何物。 不是所有人都像丁启睿那般为儿孙打算,抱着儿孙自有儿孙福想法的人也不是少数,于是乎,不甘心就此死去,为儿孙留福的将校欲掀起动乱,想拿回部曲,发动叛乱。 任凭丁启睿如何劝说,都阻止不了这些将校对死亡的恐惧,在事情即将不可挽回前,王崇古、李锡出手了。 将校亲卫制,本就是王崇古在内阁提出制定的,所有从朝廷派遣出的将校,一,听从圣意,二,听从阁老命令。 王崇古在此,一声令下,意欲叛乱的将校亲卫纷纷动手,把那些将校全部拿下。 倒是有几个身手灵活从亲卫手中走脱,往外逃走的,王崇古、李锡都掏出了佩戴手铳,打开保险,从背后将脱逃者一个个击毙。 手铳的威力,镇住了“将校先锋营”,望着这新式火器,眼中又敬又畏。 王崇古收起了配枪,望着被拿下的水师将校,淡漠道:“意欲叛乱,试图扰乱军心者,杀无赦!” 阁老命令下达。 亲卫们对曾经护佑过的将校没有丝毫犹豫,提刀痛下杀手。 丁启睿想要劝说王崇古手下留情,让这些人有个为国牺牲的机会,王崇古也只是淡淡说了一句,“已经给过他们机会了。” 这个机会。 其实不是给这些将校,而是给了丁启睿。 军队是个集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