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皇 帝-《秦汉岁月》
第(2/3)页
第八,要有平稳的天气和充足的雨量,保证民众丰衣足食。不会出现天狗食日、彗星扫天、地震海啸、冰雹水灾、瘟疫流感,或者母鸡变公鸡,青蛇倒挂皇宫柱子等等天灾地祸或者怪异现象。
第九,民众安居乐业,好好耕种自己的农田,履行好作为国民的义务。不会像刘季那样,成为流民到处乱窜,搞得社会治安极其不稳定。
可以说,上面所列的九条,每一条都是封建皇朝需要考虑的政治性大问题。但这些问题,自嬴政创建起,就一直没消停,直至清末改制也没能彻底解决。他们伴随了封建制度的一生,成为封建制度特色的一部分。
嬴政统一全国之前,华夏大地一直有一个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那就是周天子。但是周天子的政令并没有直接下达到基层,而只是到他们管辖的京畿地区。
周王室对诸侯国的政务并不直接管理,基本上也不怎么干预。周王室并不直接征收诸侯国的税收,也不向诸侯国派遣或者任命官员,更不干预诸侯国的司法活动或者军事行动,诸侯对自己国家的事务具有高度自治权。诸侯国的义务是名义上服从周王室,按期朝见纳贡,并拱卫周王室。
在此之前,诸侯并不会教导当地的民众要尊敬远在洛阳的周天子,也没这个必要,孝敬周天子是诸侯的“权利与义务”。各国的将领士卒并不直接听令于周天子,而是只听令于诸侯。民众和士卒对周朝的认同感极其薄弱。现如今,秦朝把所有民众都编码登记注册,而且都要服兵役,当地县令也会教导他们要尊敬远在咸阳的皇帝。这样,一下子就使得他们对自己的秦国国民身份有了认同感。
秦朝以前,没有爆发过也不可能爆发全国性的农民起义,因为每个地区都是由不同的诸侯统治的。楚国的农民不可能联合齐国的农民,燕国的农民也不会联合赵国的农民去反抗远在洛阳的周天子。民众甚至可能不知道周天子的存在,因为他跟自己的生活关系实在不大。所以秦朝以前的很多战争,几乎都是诸侯之战。
但现在这种局面被打破了。全国各地已经没有诸侯,负责管理当地事务的是由中央派遣的官员,这些官员都是在执行上级的命令,而这个命令是由嬴政签署,从首都咸阳皇宫发出来的。如此一来,全国各地的民众都知道政令的源头在咸阳,矛盾的焦点在咸阳。
秦朝实行郡县制,中央的权力一下子延伸到基层,由此带来的公务员队伍剧烈膨胀,这就无可避免的需要大幅度增加财政收入。虽然建国初期通过罚没六国贵族豪强的财产来充实国库,但这也不足以维护这个庞大国家机器的运作,必须要增加税费才能予以维持,苛捐杂税应运而生。这是每个王朝都必须要经历的阶段,要么增加税收,要么裁剪队伍。
当然,除了需要供应这支庞大的帝国干部队伍,还有许多其他新政策都需要巨额的经费和劳力。比如前面所述的修筑阿房宫、骊山陵和万里长城。另外,为了统一全国各地的道路标准,需要在全国境内启动国家标准的道路基建工程建设,这需要一大笔资金。而将来的维护费用,也必然会是笔庞大的支出。每次遇上国家任务,如皇帝巡行,都需要派员把道路打扫干净,不允许留有沙尘,这又是一笔不少的花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