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烦恼都是自己找的-《少生气的智慧》
第(2/3)页
老翁看了他一眼,和气地说:“来吧,年轻人,跟我一起钓鱼,保管你没有烦恼。”
年轻人试了试,还是不炅。
于是,他又继续寻找。不久。他来到一个山洞里,看见洞内有一个老人独坐在洞中,面带满足的微笑。
年轻人深深鞠了一个躬,向老人说明来意。
老者笑着摸摸长髯,问道:“这么说你是来寻求解脱的?”
年轻人说:“对对对,恳请前辈不吝赐教。”
老人笑着问:“有谁捆住你了吗?”
“……没有。”
“既然没有捆住你,又谈何解脱呢?”
在生活中,我们的烦恼都是自找的,我们是自己捆住了自己。
孔庆东在他的畅销书(47楼207)中曾写过这样一件趣事:
上中学时,他们几位同学在一起边走边聊,忽然间走在前边的一位姓马的同学转过头来,愤怒地叫道:“你们叫谁马寡妇?”其实大家谈论的话题与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他就这样给自己起了个外号。
这类疑神疑鬼的“马寡妇”在生活中实在是太多了。人们常说做贼心虚,他们没有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但心里却常发虚,他们过分地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或态度的微小变化,其实别人并没有拿他们怎么着,但他总会以为大家在同他过不去,真是自寻烦恼。
很多人在什么都没有发生时,就先这样假设:假如变成这样该怎么办?假如变成那样又会如何?一位哲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些事想得太远,就成了无休无止的压力,烦恼自然也就跟随而来:不要挂念太多不该挂念的事,不要把有些事想得太远,这样才能心静。才能快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时我们还是会为一些芝麻绿豆小事烦恼,而且常常是抓不着头绪地往坏处想。其实,生活中有些所谓的烦恼往往都是我们自找的。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