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怎能无雪-《自带系统来重生》


    第(2/3)页

    旁边有与三五玩伴相约的女子,有的早已经是有些脸颊泛红的小思慕,因容貌而起,刹那则无得小动心,无伤大雅的美好心思,苏青黄对这点暗地里的秋波浑不在意,尤其是身后跟着的一条小尾巴,再干出点出格之事怕真被扫地出门。

    今日有集市摆下,街上人多了许多。

    好不容易挤出人群到了醉月楼,仍然早了不少,想着王富贵大概要晚一些才会到,只好找了个雅间先坐着,招呼小二有瓜果点心菜品酒水都捡好的上,左不过是王胖子最后买单,不坑他一顿实在对不起两人之间的交情。

    坐下之后,苏青黄顺着门窗朝外面打量,这是他前世就养成的习惯,通过装潢和衣着揣摩楼下客人的档次,屋内的桌布边角的流苏似乎是北越特有的女工手艺,这东西价值不贵但是颇为少见,是难见到的有趣物件。

    比如楼下那位挺着个大肚子的客商,虽说手里拿了把折扇强做风雅,奈何头顶上镶着玉带的帽子还是遮不住其一身的金银俗气。看起身后有贼眉鼠眼的一路隐秘跟随,想来是被盯上了。

    雅间是醉月楼中四方的最高处之一,从这里可以看得见半个乌眉镇,路上行人皆白衣,来来往往,看得多了实在腻了,倒是镇子北边的一处鼓楼格外引起了苏青黄的注意。

    鼓楼,始建于苏家老爷子那一辈,如今怕有六七十个年头,内里供奉有文之孔圣,每当节日或是赶考,里面香火络绎不绝,人烟鼎盛,无论是猪头三牲之类的俗物,又或是六叶青黄上百年成人形的人参,都是能时常见到的。

    当初建了这个也是为了庇佑苏家日后能出几个读书人的好苗子,可惜后人不争气,读书人没出来几个,沦落到最后连这片地方也转手卖出。

    正思量间,底下小厮已经把好酒好菜开始一点一点的往上端,苏青黄的名头这里的老板还是知道的,所以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并不会介意顺手结下这么一个小人情,格外送了几个菜不说,就连那点黄酒,小泥瓷杯看着不起眼,可是上手细细摸去,上面的质地细腻,清凉如玉,显然是难得的佳品。

    正一口白肉一口黄酒的吃喝着,隔壁有说书串场的老头来此,正口舌如簧的说着故事混上两口饭吃。

    苏青黄侧耳细听,讲的是百十年前几位年轻人发家的故事,看似与现在毫不沾边,只是略一思量,里面竟有不少他苏青黄记忆中的熟事,不过是改了名字,什么苏家,李家,王家皆改成了张三,李四,王二麻子,老头子正说在了兴头上,旁边那些散桌已经开始叫好,不时有碎银子铜钱的打赏之声,老者说的也是越发卖力。

    “咱们上回书说道,县北边的王二麻子怎一个缺德到头顶长疮脚底流脓,那些年四处偷鸡摸狗做的伤天害理之事还少吗,也是老天报应不爽,年纪轻轻不知宝贵身子,这一上了四十出头,一身的风湿自己找上门了。”

    “咱们青郡自古多风雨,尤其是梅雨季节,一连几天的雷雨交加那不是常有的事,王二麻子一到这时候就待在家里全是湿气的床头上,哎呦哎呦的叫唤着,骨头缝子都在朝外面冒凉气呢,这就叫天网恢恢不留余孽。”

    “谁让张三老爷子他心善呢,看着王二麻子活脱一条癞皮狗一样躺在床上,终是不忍,给留了个治风湿的方子,几副药下去,嘿,先前还是连床都下不去的,这才三五天的功夫,就能出门溜达了,你说厉害不厉害,所以怎么说当时整个药行都已张家为尊呢,老爷子手里有能耐着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