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收并大理-《宋翔》


    第(2/3)页

    这一战虽然不算什么大胜,但不仅取得了西南的战略要地,而且使大宋扩地三千余里,曾加了数百万人口,是大宋立国以来,少有的开彊扩土的战功。同时还取得了一块出产大象的地方,使大宋有源源不断的大象供应,无论怎样,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而因为大宋一向重文轻武,社会风气都较为鄙视武人,赵忱知道,想要收复失地,中兴大宋,必须要扭转这种风气,而且下一步就要改革军制,因此借这个机会,让归来的宋军整装进城,大张旗鼓,也是像百姓展示大宋军威。逐渐改变民间重文轻武的观念。

    但这一次赵忱的举动却并未引起多少大臣的不满,因为就在此前的两个月,赵忱下旨,在建康东北的钟山脚下,修建院舍,成立钟山书院,并且又招集天下知名的学者,如:吕祖谦、陆九渊、陆九龄、张栻、朱熹等人,以及在朝中任制召的陈亮,在书院中开馆任教,授徒讲学。

    原来新法在两淮、两浙、两江六路实施,以经过了近半年的时间,各条新法都逐步落实下去。加上金军入侵之后,沉重打击了地方旧有的豪强势力,也使反对新法的地方力量不足,同时几位主持执行新法的官员都十分尽责,而且朝廷也加強了对新法实施的监督,并连续罢免了几名借实行新法之机,巧立名目,中饱私囊的地方官员,起到了警示的效果,也使新法实行并未出现大的失误。

    试行新法的地区也初步显视了一些效果。各地都由一多半的地区以经查明了经界,结果与之前朝廷的记臷相比,由于查淸了诡名挟户、合并了子户,使户藉产少了三成多。而查实的土地却增加了四成有余,同时又将查出的荒田,无主之田大部份分给了农户,也使朝廷的税赋来源一下子増加了一大块。由于查明的挟户、隐田中,几乎都是富户豪强之家,而税赋徭征计算也以经改为按田亩计算,因此普通农户的负担并沒有加重,反而还有减轻。

    另外社仓法的落实,也使农户在今年的青黄不接时能够平稳渡过,在社仓借粮,承但的利息要远远小于向富户豪强借粮,也使农户的付担小了许多。而免役法的实行,使一些家境较好农户在农忙时交钱免役,没有耽误农时,而一些家境较差的农尸在农闲时主动应征服役,还可以挣些钱财补贴家用。

    而朝廷也可以从社仓法、免役法中获取一些利益。再加上今年气候良好,风调雨顺,现在以经快到秋收,各地田地里的庄稼都生长得十分茂盛,几乎可以肯定,今年能获得大丰收了。而朝廷的税赋眼看着也会有大幅赠加。

    新法实施初步显示的出来的效果使赵忱信心大增,也使陈俊卿、韩彦直、刘珙这些对新法抱有怀疑态度的人,也都放心了不少。而其他官员中尽管还有少数顽固不化的人依然极力反对新法,但声音以经明显小多了。同时赵忱也下决心,继续大力推行新法在两淮、两浙、两江六地的实施。

    而眼看着新法逐渐取得了效果,反对的声音也越来越少,梁克家和洪适两人却大为着急,如果新法能够继续施行下来,并且继续取得效果,那么朝廷下一步就一定是厉兵秣马,准备北伐,主战大臣一定会受到重用,而主和的势力也将越来越边缘化。

    两人其实都并不是奸妄之人,而且还有相当的施政能力,只是为了争取权力,也不得不施展一些手段。上一次濮议之争其实就是两人暗中鼓捣出来的,但并没有取得两人理想的结果,于是两人思来想去,终于又想出来一个办法,就是推荐朱熹入朝。

    因为梁克家和洪适知道,陈亮原是杨炎的幕僚,他对赵忱影响很大,而赵忱对陈亮的经世济用、王霸事功思想非常感兴趣。这次变法,其实也包含了很多王霸事功思想的元素在里面。而朱熹尽管也主张恢复,但在行为上,却没有什么太俱体的办法,不过是一些以仁治国,诚心正意、外王内圣一类的套话,远沒有赵忱那么锐意进取。

    由其是朱熹力主的性命义理之学,与陈亮的王霸功利之学跟本就是两个极端。因此如果能够把朱熹引入朝中,首先可以在思想上与新法产生对立,那怕是能够引起一番争吵,也可以转移皇帝和朝臣的注意力,从而也可以干扰新法的正常实施,使新法停止下来。

    而且朱熹也是天下知名的学者,继承两程的性命义理之学,有一帮学生和信徒,在士大夫之间也有很高的声望。朝中的大臣,如陈俊卿、刘珙等人对他都颇有好感。陈俊卿的孙子还是朱熹的学生。因此梁克家和洪适向朝廷推荐朱熹,也被视作为朝廷荐举贤材,也得到许多大臣的支持。

    赵忱自然知道朱熹的名字,也知道当年他与杨炎结怨的事情,到也有些犹豫不定。不过杨炎对此到并不再意,因为毕竟事情以经过去好几年了,而且现在严蕊也被自己娶回家里了,实在没有必要还再这么计较下去。因此也向赵忱表示不必考虑自己的态度,请赵忱自行决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