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八重开议和(上)-《宋翔》


    第(2/3)页

    这些可都是西夏的百姓,虽然也有一些官员但心百姓中会不会混杂宋军的奸细,主张拒绝放百姓进城。但现在整个西夏以经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口口声声都是以仁治国,那能不管呢?于是绝大多会西夏的官员们一面大骂宋军残暴不仁,一面皇帝,要求甴朝廷出面,安抚这些百姓。

    对这样的要求,李仁孝自然不能拒绝,因此一边下旨各地,必须放百姓进城,一边又派出官员到顺州、静州等地,责任百姓进城之后的安置工作。

    但这几座城除了兴庆府之外,本身就不算大,一下子涌入了近一二十万难民,城中的空余住所跟本难以完全安置,虽然官府在城中也搭了一些窝棚以供居住,但也远远不够,大多数人只能露宿街头。而且这时以是十一月底,隆冬以至,滴水成水,随时都会有大雪降临,既使是住在窝棚里,依然也不保暧。而且难民几乎都没有粮食,只能完全依靠官府开粥棚度日。

    因此十几天之后,各城之中屯积的粮食也被难民消耗了不少。虽然还不至于断粮,但现在必须做好与南宋长期对持的准备,不能这样无止尽的消耗粮食啊。后来只能降低开粥的次数,一天三次改为一天二次,而且粥也越来越稀,几乎成了米汤。吃不饱穿不暖的难民没有办法,有人就开始小偷小摸,小抢小劫维持生计,城中的治安也开始恶化。这时西夏君臣才发现,宋军驱逐百姓,并不是一味残暴,到是有意为之,这一招到是厉害的狠。

    而且让李仁孝头疼的还不止是难民问题,还有完颜陈和尚带来的三万金军,也成为一个大包袱。

    其实三万士军到是不多,而且完颜陈和尚的军纪很严,到也没有持勇犯禁,欺压百姓的显像。但坏就坏在一开始西夏君臣对金军如同望穿秋水一般,因此金军一到,对士军的招待标准定得太高了,顿顿都有肉食不说,每三天还有一斤酒,而且住的都是好房子,八人一间,还专门有人负责打扫。

    原以为金军在城中歇几天之后,就会出城迎战宋军,高就高一点,反正也没几天。那知金军在城中一住,就不动窝了,而每天招侍的标准却不能降低,时间长了,不禁西夏朝廷有些受不了,连西夏军也颇有微辞,毕竟金军到了兴庆府之后,一战都没打,享受的待遇却比自己高了一大截,任谁也不会服气。

    李仁孝虽然心里担心,只怕是还等不到宋军守不住,西夏就先撑不下去了,但现在又必须依赖金军对付宋军,因此也不敢对金军有任何微辞。

    就在这时,焦景颜终于从中都赶回来,告诉朝廷,金国以经答应从中周旋,并且派人给南宋朝廷施加压力,迫使南宋答应与西夏议和退军。西夏君臣听了,这才安心了不少。李仁孝立刻又招集大臣,商议准备与宋朝议和的事情。

    西夏群臣又议论纷纷,有人主张应该再与宋朝议和,也有人认为宋朝的条件太苛刻了,再次议和也只是自取其辱,因此坚决反对。李仁孝一时也拿不定主意,正在僵持不下的时候,忽然有人来报,相国任得敬入朝参驾。

    ※※支持原创※《宋翔》于17K※※※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