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四胜利之后的建康(二)-《宋翔》


    第(2/3)页

    赵忱呆了一呆,也承认赵倩如说的有道理,道:“只是这样是不是太委屈了姐夫,他为大宋立下了这么大的战功,却得不到应该的封赏,而且姐夫心里,会不会也认为朕对他有所亏待呢?”

    周太后笑道:“这个你就不用但心了,我看子昊并不是计较官位高低的人,何况他是你姐夫,这是任何官位都比不了的,只要你们之间永远这样君臣齐心,不生嫌疑,那就比什么都好,也是大宋之幸。”

    赵忱又沉默了一会,道:“好吧,那就先这么办吧。不过陈相公要致仕,又该怎么挽留他呢?”

    赵倩如见终于说动了赵忱,心里也轻松下来,听赵忱问起陈俊卿的事情,笑道:“官家为什么不愿让陈相公致仕呢?朝廷有不少决议陈相公都是不赞成的吗?他致仕之后,不是更好吗?”

    她这么一说,到是把赵忱给说怔了,仔细一想,赵倩如说的也对,无论是当初推行新法、还是现在对西夏用兵,陈俊卿在最初决议的时候都是不支持的,那么为何自已一听说陈俊卿要致仕,第一反应不是少了一个老给自己唱反调的老头子,而是要尽心挽留他呢?

    想了好久,赵忱才道:“对于朝廷有些决议,陈相公虽然在一开始也反对,不过一但朝廷做出决定,他却都会尽职尽责去完成,而且即使是反对,但却不像有些官员那样,不分青红皂白的一味反味,而且针对根据现实可能会出现的后果。因此这些反对的意件,也有利于朝廷在以后的施政中,加以避免。”

    赵倩如微微一笑,对周太后道:“太后,官家能够认真这一点,果然是明白事理了,到是越来越像太祖皇帝了。”

    周太后也点头微笑,十分欣慰道:“能够虚心纳谏,不因受到反对而怒迁于人,官家能够做到这一步,哀家确实也放心了。”

    赵倩如接着道:“陈相公为人刚正严明,实为至诚君子,可称忠贞贤良之臣。只是是非善恶太过分明,可使其谏于政,而不可执于政。”

    赵忱到有些不解,道:“陈相以经执政两年,也未见其有大失。而且即是忠贞贤良之臣,为何不用执于政呢?”

    赵倩如道:“陈相为人,善恶太过分明,见恶者,往往欲除之而后快,易见其小而忘于大,然而执于政者,首先须心胸阔大,能容不堪容者,方可沉稳其心,徐徐图之。故得其谏政,为君之幸也,若用其执政,则难有大成。陈相执政两年,尚无大失,仍是因为我大宋刚刚复国,百废待新,而且先前朝中有梁克家、洪适等人主和,因此才容得下新法、秋狝、对西夏用兵这些事情,如今主和者以去,只怕陈相难以再与其他人共事。而且我想陈相自己也淸楚这一点,故此才主动要求致仕的。”

    赵忱点点头,赵倩如说得没有错,陈俊卿确实是一个眼里柔不得半粒砂子的人,道:“多谢姐姐指点,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