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大宋的布防(下)-《宋翔》
            
            
            
                
    第(2/3)页
    杨炎道:“陛下尽管放心,别看金国这回来势凶猛,但不过是以攻代守而己。其目地只是攻取江北之地而己,绝不会渡过长江。”说着就把枢密院讨论的金军规模和战略目标向赵忱详细说了一遍。然后又道:“所以我大宋必需加强兵力,固守江北之地,与金军对持,并不急于进攻,花费的时间越久,对金军就越不利。只要先遏制住了金军的势头,然后再让人在中都活动,煽动金国的大臣叛乱。只等金国内部一乱,金军必会撤军。到那时我们就可以乘胜追击,顺势收复中原失地。”
    听说金军这一次不会渡江,赵忱也不禁大为安心,后来又听杨炎分析的情况,赵忱也完全放下心来,笑道:“看来姐夫果然是成竹在胸,此番大宋中兴大计,就全在姐夫肩上了。”
    虽然说还没有正式宣布,但目前的大宋,也确实只能由杨炎领军去迎战金军,这一点是任谁也不会反对。因此赵忱现在就这样说了,到也并不为过。
    杨炎听了,立刻拜伏于地,道:“陛下放心,臣必当尽心竭力,为国尽忠。只是此番出战对手不同于往常,因此胜负得失,或许会反复拉距,陛下在朝中切不求胜心切,因一时小胜而轻视金军,希望毕其功于一役。更不可因一时小败而惊慌失措,丧失信心。”
    赵忱点点头,道:“姐夫请尽管放心,军前之事朕尽于附姐夫,一切安排,皆甴姐夫做主,朕决不会从中御驶。”
    ※※支持原创※《宋翔》于※支持正版※※
    三天以后,经过枢密院、兵部、禁军三部的共同商议,终于制定出一个详尽的防御计划。
    十二支御前驻军各守自己防区,安西路、利州西路,由毕再遇节制、利州东路由孟宗政节制、淮东、淮西仍分由曹勋和高震节制。而全部的战区则由杨炎统一节制。不过在实际上,是把大宋的全部防区分为三块,毕再遇付责雍凉和汉中一线,孟宗政付责川陕一线,杨炎付责荊湖和江淮一线。当然在名义上,全都是由杨炎来统一调配。
    而兵马情况。由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陈敏,率马军司忠锐、威边两军、步军司左、中、右三军,共计三万人马,驻守荆门军,可以随时增援荊湖路和利州路的战场。而由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戚方,率领步军司前、后、雄武、效顺四军、马军司飞骑军,共计两万七千人马,驻守庐州、作为江淮一线的守军后盾。
    而杨炎率领殿前司骁捷、游奕两军,马军司威远、克戎两军,步军司常宁、劲勇两军,并会同先前调出的殿前司催锋军和踏白军,马军司骁骑军。共计五万四千人马,驻扎在鄂州,作为整个湖北、江淮以至川陕的总体接应人马。另外殿前司的前、后、中、左、右五军作为后援人马,暂时在建康集结,听候调遣。
    同时命李宝率领殿前司水军,赶到楚州,与楚州御前驻军都统刹李公佐汇合,准备从海上出击,进攻金国的山东沿海各地。并且又在长江沿岸征集大小船一千五百余艘,沿岸停靠,准备随时运送物资兵员。
    这一次大宋总共调动了正规军四十三万,加上边境的辅助人马和水军,总体兵力超过了五十万。这是因为大宋是处于守势,每一处防线都要保证有足够的兵力驻守。再加上考虑到后来可能会展开反击,因此投入的兵力还要多于金国。
    赵忱和中书省的四名宰相认真审阅了对这份防御计划,也都觉得十分满意,同时也都一致认同,由杨炎全权付责指挥这场战斗,五名执政大臣全都留在建康,保证后勤供应,但不到前线去坐镇。
    而且这时几位执政大臣也知道金国内部不稳的消息,尽管还不能完全确定金国一定会发生内乱,但对大宋来说,毕竟是一个好消息。因此也对这次迎击金军充满了信心。同时为了保守秘密,不让金国事先有所防备,暂时只有这几位执政大臣知道,并没有对外公布这一消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