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三千万庆功-《我的光影年代》
            
            
            
                
    第(1/3)页
    吕潇然的性格就不是那种勇猛激进的。
    有点小富即安的心态…
    如果没有哈士奇在旁边各种催促,他可能买几套房子,然后做一个富家翁算了…
    至于演戏,肯定还会演,捡几部让他感兴趣的,至于能不能火,就不在他考虑范围之内了!
    囤房挺合适的——拉动国民经济三驾马车:房地产、基础建设和对外出口。
    怎么说也跟第一驾马车有关系…
    这时候京城的房价还不算高,这几年,房地产行业虽然有所发展,但远远没有达到后世那么夸张的地步,最起码现在在京城二三环买一套房子的话,价格也就是八千到一万二的样子。
    要知道,两年年之后的奥运会,这个价格也会翻两倍左右的!
    至于十年之后,按照哈士奇的说法最便宜的文崇和武宣也要两万八到三万,还不是学区房。
    您瞧瞧,这年头,还有比囤房更赚钱的买卖吗?
    可踏马的哈士奇说了句‘最好不要这么做,会损阳寿的’…
    这就不明白了,做电影也是利用先知啊,为什么演电影就不会损阳寿?
    他说什么自己只是影视方面的辅助器,不是万能的…
    反正就是有限制因素!
    也是,倘若没有限制,小吕子早就混成吕·亿万富翁·潇然了…
    虽然有辅助器,但吕潇然心态还那样,很平和,一点也不急。
    演员这个行业跟其它行业本来就不太一样,一个角色火了,就会有无数人找到你。
    后世的文娱产业比较发达,但凡有演技,被埋没的可能性比较小。
    当然,被提及最多的还是已经成名的那几位,例如黄博、徐争,很巧的,他们俩合作的第一部戏就是《疯狂的石头》,现在要加上吕潇然了!
    ……
    上海,浦西酒店。
    《石头》作为华纳进军中国内地市场的第一炮,打的很响亮!
    票房破三千万什么概念?
    对比一下去年,《千里走单骑》、《如果·爱》的内地票房也就三千万出头…
    票房三千万,挤进了排行榜前十五名。
    关键《石头》的成本是三百六十万啊!
    三千万票房,赚了两倍…
    华纳方面高兴啊…
    觉得找到了年轻版的冯晓刚——没错,他们想签下宁昊。
    很精明,知道《石头》的灵魂是宁昊,哪像其他经纪公司,铆足了劲,非要签下吕潇然,他有什么可签的?
    除了长得帅点…
    长的帅有什么用,都尼玛十万字了,连个牵手都没有…
    “博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