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与其说齐高祖酷爱读书,不如说他实际上是没文化。高祖粗人武夫起家,全凭发达的四肢在前殷朝一路打拼至将军位,再至后来多倚仗着身边智囊团出谋划策而灭殷建齐,他的没文化是众所周知的,所以在当上皇帝后为了不让人笑话开始恶补他缺的那些文化,常年书不离手,讲话定要引经据典。 谁也不敢嘲笑高祖没文化,但也没法违心夸他有文化,这话夸出来恐怕高祖自己都不会信,于是高祖在世人口中的评价便被“喜读书”替代了“没文化”。 读了些书后,所谓学以致用,高祖没事就想显摆显摆,比如改改地名山川河流名,再比如替他自己的和身边亲近的王公大臣家的孩子起名拟字。皇帝赐名那是天大的荣幸,谁也不敢嫌不好听,更不敢说不要,一个个口里都千恩万谢,高祖得了趣,更乐此不疲,及冠及笈的适龄孩子起完了,便再荼毒年纪小些的。 大齐上下为了迎合高祖喜好,少年人自己或家中长辈给起表字的年纪便跟着一点点提前,到如今十岁出头的孩子已得表字实属正常,再讲究些的人家,孩子刚出生或才几岁时候就已起好了字,若还是得的风雅名士或德高望重的长辈亲自赠字更是一样极为有脸面的谈资。 齐璟字归城,便是他刚一出生他父皇赐他名时一同赐的字,秦洵字微之,是他六岁那年到了该去御书馆念书的年纪他娘给他起的。 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名是个私密的称呼,一旦起好了表字,除父母与亲近长辈可呼其名,旁人则唤其表字以示尊敬,直呼其名是为不敬,关系极亲密的另当别论。 在秦洵六岁前还未起字时,齐璟唤他昵称阿洵,待后来秦洵起字微之,便依礼改口叫他的字,谁知第一回叫秦洵便不乐意地哭闹不止。 有资格送到御书馆读书的孩子们不是皇室贵胄便是从一品以上官员家的子弟,御书馆中以性别划分为子苑与女苑;从一品往下官员家的和长安有些名望的富商家孩子及各地挑选来京的优秀子弟只能进太学,在太学之中分别以十岁和弱冠作为划分幼苑与少苑、少苑与长苑的标准年纪。 因此御书馆里那些自小受训规矩的小同伴们哪见过这般不管不顾闹腾的孩子,一个个噤若寒蝉不敢靠近。先生们也是愁,这小祖宗上至皇帝下至家门,各方都疼宠得不像话,除了他家中长辈尤其是他娘那位铁娘子女巾帼敢骂敢打,旁人任谁也不敢教训他过头,又不好仅为个孩子的哭闹去惊动太傅,小先生们只得硬着头皮哄。 好在除了秦洵那位常年在外征战不见人影的将军娘,京城还有个齐三皇子殿下能治住这小祖宗,着实给先生们省去不少麻烦。 秦洵第一天到御书馆念书,就因为自己一句称呼差点掀了御书馆屋顶,七岁的齐璟也是愁得不行,但他自小接受身为皇子的礼义教导,断不会为了哄秦洵便跟着他一道胡闹,当即小脸一板严肃地同他讲这姓名字号中的规矩礼度。秦洵哪里高兴听他讲道理,只道归城表哥不喜欢他了归城表哥不同他好了归城表哥要将他同旁人一样对待了,哭得更凶。 齐璟头痛,即便心里隐隐能琢磨出这家伙就是装模作样干嚎耍无赖,但是他若不肯停由着他这么嚎也不是办法,只得附他耳边悄悄道往后私下可照旧但在外头定要听话守规矩,否则归城表哥就真的不喜欢他不同他好了。秦洵立马收了嚎哭,眼泪鼻涕糊了齐璟一身,抱挂在他身上泪汪汪地勉强点头答应了。 先生们松了一大口气,此后只要这被宠坏的小魔王又有各种要闹事的苗头,都连忙苦巴巴地去求助三皇子,完全忘了三皇子也不过是个比小魔王仅大一岁的孩子。 齐璟当初那样答应秦洵,多半是存了他还小等他大了便能懂规矩的心思,想暂且稳住他,谁知他愈大反而愈不懂规矩,不仅一定要他继续唤儿时昵称,自己也逐渐不老实叫他“归城”、“归城表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喜欢直呼他名齐璟,来平州后更甚。 齐璟道理也讲了,凶也凶了,可秦洵规矩不记多少,撒娇功夫见长,每每齐璟话重几分脸沉几分,他就深蓝的眸子眨巴眨巴湿漉漉地瞧他,瞧得齐璟脸板不了片刻便败下阵来,心道罢了罢了,左右在人前是听话的,私下里便由着他吧。 而秦洵直呼其名惯了,通常是在受了委屈或是撒娇讨饶再或有求于他时才软糯讨好地扯着他叫表哥。 他一叫表哥,齐璟就心软,秦洵吃准了他这个软肋,屡试不爽。 这些年我是不是太惯着他了点?齐璟思忖。 衣袖被拉扯了几下,齐璟低头,见秦洵仰着头拿一双人畜无害的柔润眸子看他。 “表哥。”他又轻轻唤了一声。 齐璟心中一声叹息,罢了罢了,惯着他一点也无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