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烧锅-《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2/3)页

    “姥姥,我错了,以后不爬锅台了,我只帮你烧锅。”悠悠满口的保证。

    姥爷爸妈和哥哥先后抱着一大捆干棒(枯死的干树枝)回来,冻得脸颊通红。原来都起早去拾柴禾了,昨夜刮大风,刮掉了许多干枯的树枝。

    看到初三早饭还是杂面饺子,是姥姥早早包好冻起来的,悠悠问:“姥姥,过年得吃几天扁食?”。

    “除了年三十晚上的一顿,大年初一头一天,过了初二和初三,初五捏鬼头,初七送火神,初十石头过生日,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月十六过小年,二月二龙抬头,总共吃十次扁食。现在过得好了能吃的起,以前过年有时连年初一的扁食都吃不起。”姥姥一脸满足的告诉悠悠过年的习俗。

    我的个姥姥,这就叫过得好了?那以后的生活咋说啊,怎一个好字了得!不过,这个年代的环境质量那真是刚刚的好,吃嘛嘛香,用嘛嘛放心。可惜的是,吃嘛嘛不足,用嘛嘛缺少。

    大年初三,吃过早饭,姥姥带着全家去舅姥爷走亲戚。虽然在一个村里住,但每年兄妹两家也只在年初三吃顿团圆饭。年初二一般是小媳妇走娘家的日子,几个舅妈都回娘家。

    爸妈拿着年前就准备好的礼物,两瓶酒、二封果子、两只鸡、满满一提篮白面馒头。

    舅姥爷家在村子中间,一路上姥姥和村里人热情的打着招呼,还没到门口就听见孩子们的喊声:“俺姑奶奶来了,俺姑奶奶来了”。十多个大人孩子闻声从院子里迎了出来。

    悠悠再次仔细的观看舅姥爷家,整个院子宽阔敞亮,五间堂屋,东西各三间配房。

    堂屋中间是厅堂,老两口住堂屋东边的两间。二舅妈带着孩子住在三间东厢房,三舅舅住在公社家属院里,回村住在厅堂西边一间房里。最西边一间是给小舅舅留的,平时放着粮食和食物。三间西厢房是厨房和饭厅,大舅舅分家另住。

    大门朝西开,在西屋的南面,高大宽敞。对着大门的是一面迎门墙,墙上画着一簇翠竹。房子东面还有半亩地大的一个院子,除了猪圈、羊圈鸡窝、厕所、柴禾棚,还有三分多的菜园子。

    舅姥爷一家十七口都在家候着,爸妈领着兄妹仨人挨个拜年,悠悠终于认清了舅姥爷家的所有人员。

    大舅舅韩爱国30岁,是村里的拖拉机手。头生稀罕老生娇,舅姥爷看重大舅舅的结果就是早早地给他娶了个大三岁媳妇。

    大舅妈周红英33岁,两人年纪轻轻就生育了五个孩子,大女儿韩智慧12岁,大儿子韩志远9岁,二儿子韩志亮7岁,三儿子韩志高5岁,小女儿韩智茹1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