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省状元-《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2/3)页

    我们专业的好些同学,利用星期天干这个,一天就能装一台。工具是学校里的,只有星期天能用。

    这次放暑假,我们专业好多同学没回家,在学校里帮人组装收音机,俩月的时间能挣一百多。

    我想家了,就买了些零件,又托人买了一套工具,光买工具都快200元了。”

    罗新才大大咧咧的说:“别怕花钱,用着了就买,你只要学到本事就行。”

    姥姥问他:“瑞祥,你们学校的零件随便买吗?”

    “随便买,不过也就我们专业的人要,听说是从南方进的货,他们那里有几个村,家家组装收音机。”

    罗新才不相信:“家家组装收音机,这不是种庄稼,他们村人人是大学生啊?”

    “爸,其实组装收音机不难,靠的是细心。等您有空了,我几天就能教会您。”

    “我学这干什么,咱又没有零件,不过学会也不错,坏了自己就能修,省的去修理部了。

    要是有零件的话,干这个还真行,一天挣3元,一个月就是90元,比工人挣的都多。

    要不,你教给你姨家的几个表兄弟吧,让他们都干这个。你回学校问问在哪里进的零件,我领着他们去进货。”罗新才脑子转的就是快。

    听了罗新才的话,悠悠的眼前一亮,这确实是一个好的致富项目,也可以说是高科技项目了。

    悠悠在自己的商城里查询后得知,怀旧商店里,九十年代前的收音机,普通款的都卖到了几千元,珍贵的买到了几万元。

    可是,后世制作的仿制款,却只有几十元,一套二极管的配件,还不到十元钱,便宜的只有五元钱,差别就在外壳上。想罗瑞祥用的这种木质外壳,就是最贵的一种,9.60元一套。

    七十年代末期,制作收音机的二极管经港门大量流入,南方的家庭作坊很快发展为中小型工厂,收音机产量大增,最早脱离了凭票购买的行列。

    其实,组装收音机的技术含量还真不多,南方的专业村就是最好的实例。希望罗新才父子,能把这个产业做起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