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哄抢-《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2/3)页

    其他的成人服装,悠悠定的价格也比深南的批发价低。化纤的床单、被面、毛巾被、毛毯等床上用品,悠悠也订制了一大批。订价连深南批发价的三分之一都不到,悠悠的批发价,比深南的低了一半。

    进入农历的十月,三秋大忙基本上就结束了,洪城县其他公社都来张集公社取经,他们都提出了准备成立服装加工厂的要求。

    现阶段,成立服装加工厂,应该是最简单的集体企业了。毕竟那个村里都有十几台缝纫机,特别是这两年,农民的日子过的比原来好了,买缝纫机的也多了。

    对于姥姥她们来说,加工厂当然是越多越好,毕竟这个时代的人工费便宜,比悠悠在电子商城里订制,人工费能节省好多。

    不过,其他公社离韩屯村距离较远,再派桂香她们这些技术员去指导,交通就是问题。

    姥姥她们商议了几次,最后作出决定:让他们派人来韩屯村来学习,每个厂子来两个代表,把技术带回去。考虑到村里的承受能力,每期30人,学期10天。

    县里也大力支持,专门给韩屯配置了30台缝纫机,让来学习的人使用。路途远了,她们自带缝纫机也不方便。

    学习期间,她们吃住都在韩屯。村里专门腾出了几间房子,让她们居住,铺盖自带。跟着联中的伙房吃饭,粮食自带,饭菜自费。

    一下子多了30人吃饭,村里为此专门给桂莲增加了工资,二奶奶没事就去给她帮忙。

    张留根是个疼媳妇的,他和石庙村的馍房达成了协议,每天的馒头由他们送过来。桂莲只负责煮饭炒菜,自然轻松了好多。

    为了让她们学到更多的技术,韩屯村的服装厂,经常变换加工的服装,都是姥姥准备让她们加工的种类。

    韩屯村作为龙头企业,还是和以前一样,每件衣服收取1分钱的管理费。

    另外,每个公社都建个总厂,负责本公社的所有加工点,以及加工活计的收放和运输。每个总厂配备熨烫机,加工好的衣服,就在当地熨烫包装。

    现在的服装,以简单大方为主,缝纫技术要求不高。正好适应这种粗放的管理模式。韩屯村的收入,也随之增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