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章 精英团队-《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2/3)页

    有地区工作组在村里,这种正常的工作安排,效率还是比较高的,小学和初中的音体美教师,很快就安置到位,韩屯联中多了六位专业的教师。学校的教学楼里,也多了几个专门的教室,钢琴室、绘画室、手工制作室等。

    就连孩子们学习绘画的材料,都是村里出资购买的。村民不是花不起这些钱,关键是他们不知道去哪里购买。好多的绘画材料,洪城县城都没卖的。

    新石庄从村里的学生那里,知道韩屯村给学校进行了投资,主动给学校送过来五万元钱。同时集体出资,给他们村里在韩屯上学的孩子,交纳了伙食费,从此以后,新石庄在韩屯联中上学的孩子,和韩屯村的孩子一样,也是免费在学生食堂里吃饭了。

    新石庄购买的一万纱锭的生产线,已经运了过来,地区的专家团,分出一部分,帮助他们调试安装。

    有了前两次的安装经验,他们村自己的工人,对此已经相当的熟悉了,这次的安装比较顺利。

    加上这次的设备,新石庄的纺纱厂扩大到二万纱锭的规模,纺纱厂用工较多,他们村的劳动力,基本上都在厂子里上班。

    现在他们村正商量着把食堂开起来,这样能使每个家庭,节省出好多的时间。简单的一日三餐,连做带刷,每天最少也得两个小时的时间。

    大伙还提议,村里也开办一个幼儿园,这样学龄前的孩子就有了去处,又能解放一批劳动力,特别是年龄比较大的老年妇女。

    纺纱厂挑棉花的活计不累,可比较繁琐,特别适合老年妇女。挑棉花这活工资低,干的好的一天也就挣一块钱,年轻人可不愿意干。

    再说了,他们村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挑棉花这活得另招人。

    新石庄的小学生可以在韩屯联中上学,幼儿园的孩子就不行了,学龄前的孩子比较小,自己不能单独上学,来回都得家长接送。

    两个村离的虽然不算远,可高岗下洼的,两个村台小孩子自己上不去,得让人背着,老年人可办不了,得年轻人接送。年轻人都上班,哪有这时间啊。

    他们村现在有条件了,出资十来万建个幼儿园还不成问题。既然群众有要求,新石庄的村干部,直接找到了地区工作组的李主任那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