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从李逸目前的操作来看,他的复刻思路还是很正确的,和复刻专家组论证、尝试的方法是一样的。 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李逸还真有可能复刻出万寿无疆碗来。 不过这个可能性,只是从原本的0%,变成了1%而已,距离复刻成功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当初复刻专家组在尝试复刻的时候,估算出的成功概率,甚至可以达到90%,可最终的结果还是失败了。 所以,对于李逸的尝试,他们依然持悲观态度。 将金片压好后,李逸就用规笔在金片上画出了取材的图案。 跟着,他就用线锯将碗胎金片锯了出来。 看着他用锉刀打磨修边时,锉下来的黄金碎屑和粉末,直播间观众看得眼热。 “这些边角料都能打副金镯子了吧?” “我的天!这修下来的碎渣子都得值个万儿八千的吧?” “专业回手金属废料,免费上门收取,费用自理。” “太奢侈了!逸哥是真不心疼啊!拿着锉刀狠锉!” 现场,摄像机的镜头也在微微颤抖,却是摄影师也被李逸这种壕无人性的迪拜锉法惊到了,看得心惊肉跳。 但李逸却丝毫没有手软的意思,依然在下刀狠锉着。 在后方看着李逸毫不留情的样子,赵金麦都看得心疼了起来,忍不住问:“逸哥,非要这么锉吗?是不是有点太狠了?” “没办法,这是制胎必须要做的。” 李逸一边修边,一边解释:“如果按照传统手艺,纯手工制胎,那得用锤子把胎体一点点敲成需要的形状。 那样可以在敲打的过程中调整器型,自然不用修得太狠。 但我可没有那么多时间慢慢敲打,我打算用冲压机一次冲压成型。” “冲压?” 吴垒闻言,忍不住吐槽:“听着没有手工敲有感觉啊!纯手工打造,多有逼格?” “那是忽悠外行的。” 李逸笑道:“和传统老手艺相比,冲压机加工速度更快,冲压出来的成品质量也比手工敲打出来的更好,为什么不用呢? 国人的匠业之所以流传了几千年,孕育出了那么多出神入化的技艺,就是因为匠人有着谦虚好学,精益求精的精神。 老手艺不意味着就一定好,学会利用便捷的新技术优势,与时俱进,才能发展出更加精妙的技艺来。” 听到李逸的话,后方蔡毅和耿万华的表情有些奇怪。 他们当初在复刻景泰蓝器物的时候,都是追求百分之百原工艺复刻的。 那些复刻景泰蓝的胚子,都是他们用手锤一点一点敲出来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