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但和后世封禅的帝王相比,他已经算是十分优秀了。 在他之后封禅泰山的是宋真宗赵恒,也是从赵恒开始,泰山封禅的性质就变了。 宋真宗当年在和辽国檀渊交兵,进而签了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檀渊之盟》后,没有知耻而后勇,居然还认为自己以岁币换和平,功劳颇大,舔着脸去泰山封禅了。 当时他的这一决定引发了轩然大波,无数臣子接二连三的劝阻他,他都充耳不闻,愣是假借“降天书”,厚着脸皮去封了禅。 他这一操作,直接把千古帝王的最高荣耀,变成了一种只要不要脸就可以做的祭祀,等于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整锅汤。 也正是因此,后世明太祖朱元璋在结束元朝统治,创立大明,恢复汉业后,才没有去泰山封禅。 以朱元璋的功绩,毫无疑问是绝对有资格封禅泰山的。 就是因为宋真宗把封禅变成了玩笑,朱元璋从此就定了皇帝不封禅的调子。 朱重八骨头那么硬的皇帝,根本丢不起那个人。 之后满清入关,为了政局稳定,延续了明朝的传统,也就是所谓清承明制。 因此从顺治开始,朝廷就多次派官员去泰山祭祀。 到了康熙之后,去泰山就更勤了,乾隆也是如此。 但即便去得再勤,他们也都没有在泰山封禅,只是搞了很多次祭祀。 看着缆车下方狭长的登山路,以及上方密密麻麻的游客,李逸不禁回忆起了梦境空间里爬山的记忆。 那时的泰山,和如今看起来,差别其实并不大。 只是那时的泰山没有这么多索道和天线塔,只能靠着双腿一步步爬上泰山而已。 但如今,电力驱动的缆车却可以将人直接送上山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不然李逸要想爬上山顶,即便以他的身体素质,恐怕也得花个把小时才行。 5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