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五章:经锦与纬锦-《一口天价炒饭,老唐当场拜师》


    第(2/3)页

    深吸了口气,他定了定神,暗自安慰自己。

    争论起源没有用,看的是技术发展。

    就算霓虹国丝织技术发展比较晚,但凭什么就不能通过霓虹人自己的聪明才智,后发先至,发展得比华国人更先进呢?

    上个世纪,霓虹国的纺织业还超过华国了呢!

    不慌!一点都不慌!

    台上,李逸单手插兜,一手拿着激光笔,走出了讲台外侧。

    他已经进入了状态,用激光笔指着幕布上的照片,侃侃介绍:“这件丝织物出土自豫省小屯村的殷墟遗址,遗址所处的时期,是我国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

    注意看丝织物的表面,看到上面的花纹了吗?那是用提花技术织造出来的。

    这说明,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商朝人就已经可以熟练使用织机,制作这种精美的提花面料了。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度,各国都开始进行富国强兵,发展农桑。

    于是,丝绸纺织技术再次得到了爆炸式的发展。

    当时已经出现了流水线作业,用于生产兵器,工具,同样的,纺织业也进行了分工。

    于是,丝绸纺织技术开始分化,形成了绢、绮、锦三大类丝织物产品。

    而这里的锦,就是这次我们申遗的金陵云锦的前身了。”

    随着李逸的讲解,现场各国代表都听得入了迷。

    很多小国代表看着一张张照片中展示的丝织物文物,已经被震撼得无以复加了。

    这些丝织物虽然大都破损了,可从残存的部分中显露的花纹,以及纹理的细腻程度,同样可以看出它们完好时有多精美。

    要知道,这些可都是来自两千多年前的丝织物啊!

    而很多国家和地区在两千多年前,都还在茹毛饮血,身穿兽皮过活。

    看着照片中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各国代表都不由得肃然起敬。

    这是一个古老文明强大而又璀璨的文化啊!

    站在讲台一侧,此时的李逸像是在给一群小学生上课的老师。

    “西施,我国著名的四大美人之一,在被献给吴王夫差之前,就在家乡苎萝村养蚕织帛,并且常常在村旁江边洗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