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如果不深入查探霍弋,吴国和魏国都还不知道他麾下还有这么多悍将,至于这些悍将到底有多勇? 这就要拿出另一个时间线上的事实了,另一个时间线刘禅投降了,姜维虽然逼退了钟会,不过手中无人,不能建立另一个王朝中心点,只能黯然投降,而霍弋最终也只能投降了,带着曾经的旧汉精兵强将,成为晋的南中都督。 此后不久,吴将吕兴就在交趾郡发动叛乱,投靠曹魏,东吴元兴元年(魏咸熙元年),司马昭任命霍弋遥命交州刺史,将交州之事委托于他,霍弋奏请任命自己麾下建宁人爨谷为交趾太守,派牙门将董元、毛炅、孟干、孟通、爨能、李松、王素等率军援助吕兴。 接下来,霍弋的部下成功从东吴夺得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 他们这些勇将都把陶璜以外前去讨伐的吴将打得满地找牙,占据交州长达八年时间。 毛炅斩杀吴交州刺史刘峻,大都督修则,击败顾容以及修则之子修允。 即便是陶璜,也在初期也吃了败仗,后来,在东吴十万大军压境,霍弋病逝的情况下,才逐渐收复交州。 而如今,已经数年过去,吴国因为地方蛮族叛乱,已经丢弃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其后不久,却被霍弋派人占领,如今,杨伊派员在这里建制,又附以商路,这几郡也就稳定了。 本来可以成为吴国交州柱石的陶家,也被孙皓一手摧毁,陶家家主陶基并嫡子陶璜、陶濬,携带家资,逃亡炎汉。 放弃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之后,交州地域虽广,但是聚集点却少,官员也少,不少郡吏都迁到合浦郡或者郁林郡了,比如吕兴就是其一。和顺 郁林郡守孙谞乃是孙吴国族,得国主信重,又为自己置得大批家业,常掳山民为奴,至自家庄园,此人又贪又暴,虽然孙皓禁止向汉国发卖粮食,不过他仍旧不管不顾的再卖粮,却也没人能告发他。 因为当时,两国还是盟友,孙皓也只是在私下有了一个命令,并不追究,不过随着前不久炎汉和孙吴的盟约最终走向破裂,并召各军寻机攻汉。 孙谞的罪责就显露出来了,他需要找一个替罪羊,就找到任为君尉的吕兴身上。 合浦郡守之子修允此时正坐在白夷族族长之弟乌浒的主帐中。 合浦郡如今属于吴国的边地了,维持统治,也需要和地方这些夷人交好,白夷族最近有传言不稳,据说要投靠汉国,所以合浦郡守修则派其子来安抚。 在秦以前,“西南夷”诸族在西南地区杂错而居,其中“滇”分布于滇池周边,“嶲”分布于洱海北部的金沙江至澜沧江一带,“昆明”分布于洱海周边,“哀牢”分布于苍山以西至怒江一带,各种“夷”自成区域,又相互联系。 秦统一统后,修筑“五尺道”通“西南夷”地区,该道从蜀地出发,经滇东北而入滇池地区,是官方修筑入滇的第一条道路,它连通了僰青衣道、僰道,为西南诸地与中原的交通联系打下了基础。 至汉武大帝开边,但在洱海地区遭到了昆明蛮的阻挠,其后,屡次征伐,汉在此设立了叶榆、云南、比苏、嶲唐等县,属益州郡管辖。 其后,又在此设置“益州西部都尉”,管理哀牢地区和洱海区域。 再之后,单独设置永昌郡,洱海区域分属云南、邪龙、叶榆、比苏、博南等5县;而后,丞相诸葛亮征服南中,设庲降都督,下辖南中7郡,洱海地区设置的县并未改变,但分属云南郡和永昌郡。 洱海地区的郡县管理时分时合,旋置旋改,但基本上延袭了两汉的县制,中原王朝开设郡县、移民实边等一系列的措施,既加强了对当地的治理,又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铁器,也大大促进了洱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根本性提高,从中原引入了水稻种植技术和牛耕技术,白夷人见归属炎汉的各夷族经济各方面都大大好转,所以不少人都逃亡炎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