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里已经开始上菜了。 根据不同国家的风俗,菜品很讲究,都是在哪个国家都能吃的,免得冒犯了人家的忌讳。红木圆桌,雕纹精致,一眼看去很浓郁的华夏文化氛围。 在座的也不奇怪。 这里和华夏接壤。 自古受到华夏文化的影响,很正常,可是,整个会客厅的装饰风格就有点太华夏风了,就连一边的服务员都是穿着青蓝色的梅花旗袍。 这让来这里的华夏代表孙江很是高兴。 有点像是回到国内的感觉。 他是华夏驻缅痶的大使。 这次过来就是顺便看一看这个排雷车,主要目的是找机会见见零,表达一下友好,要知道零到现在为止,去仰光的次数都只有两次。 第一次,是去那边和朗蔡谈判归顺的事情。 第二次,就是这个月中,开完一个会后,匆匆走了,因此他根本没机会见到零,虽然知道零在仰光的拿出住所,可是他也不敢上门。 很简单。 零的身份。 太独特了。 要是这么上门朗蔡有想法就麻烦了,因此便借着这次排雷车的事情,过来转转,见到了也好,表达一下善意,毕竟现在零这边和华夏的合作越来越密切。 最重要的是。 他已经得知了零提出的那份报告,还有准备向华夏提出的巨额贷款,这件事情,国内很感兴趣,也很重视,便让他来和零接触一下,探探口风。 就算见不到也没什么,就当了解一下当地人文。 虽然之前就看过这边的资料。 但是亲自来一看,还是让他惊讶不已。 缅甸别处根本不可能有的东西,在这里看得非常多,宽阔的柏油和和水泥马路并存,路边竟然还有太阳能路灯,听说遍布整个缅亚经济特区的所有道路,除了到村里的,其他都是标配。 这里的车辆密集程度也就仰光能比。 但是仰光的车普遍破旧,这边的却是绝大部分都是新的一样,而且大部分一看就是军用运输车辆改的,样子不像,但是那种风格却是抹不掉的。 绝对是根据某一款军用运输车辆改装的。 道路边的绿化也做的非常好,每隔一段距离就有垃圾桶,人们脸上也是充满了希望,一副忙碌景象,外行看的是怎么怎么好,但是内行看的是怎么不好。 可惜,目前孙江还没发现。 这里。 已经具备了繁荣的基础。 觥筹交错间。 午饭结束了。 各自离去准备向‘家里’汇报,尽快把基础服务费打到固定账户中,然后让这边开始发人发货,尽快投入使用,解决隐患。 孙江则是和助手在新安镇逛了起来。 现在缅亚经济特区开放了,是一个了解的好机会,要知道现在这边的人口自由流动都没有完全开放,从缅痶那边过来还需要办理两道手续。 一道通行证。 一道临时身份证。 通行证的审批是缅甸那边和零这边双重审核,然后两边同意进来之后,才会制作临时身份证,缅痶那边对这一块抓得严。 没办法。 缅亚经济特区可不是什么人都让过来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