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走进大厅。 宽敞。 明亮。 干净。 还有前台和沙发。梁华不得不怀疑,这根本就是样板工程,其他的处理厂应该一般。对,肯定是这样,再壕,也得遵守基本法。 下车到现在。 空气中一点异味都没有。 甚至。 还有点淡淡的花香。 “全地下式,无论是净化池,还是过滤物回收,全都在地下完成,可以保证整个过程,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任何的影响。” “。。。” 边走。 处理厂技术负责人边介绍,宽敞的主控大厅,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人都不用下去,就能完全控制污水处理厂的一切。 先进。 梁华赞叹。 “下方密闭环境,是否安全?” 有人问。 地下式。 并不是什么新理念,很早就有,但用的不多,最主要的还是密闭环境下,微生物发酵的问题,比如沼气池,久了,一点火星。 轰! 没了。 因此。 这类污水处理,多是露天式。 “当然安全。” “首先,我们的处理方式,本就不是靠长时间反应,而是在进入处理厂的十分钟内,完成整个处理过程,减少中间生成物。” “同时。” “通风系统也很完备。” “在下方。” “我们的空气质量要求,是必须达到无防护呼吸的标准,所以,尽可放心。”负责人高声道,这一点,即使发达国家也做不到。 “。。。” 听完。 在场尽皆无语。 得! 看来是别想挑刺了。密闭环境下,都能达到无防护呼吸标准,真的是非常不容易,更可怕的,还是‘十分钟内’的处理效率。 太短了。 -进来。 -过滤。 -出去。 十分钟,简直不敢想。 “十分钟,是最短时间?”一个德国公司的技术人员问。 “不。” 负责人摇头。 “那是最迟。理论上,一分钟检测水质样本,一分钟调配净水剂配比,一分钟喷洒,一分钟回收过滤物,一分钟运送出厂。” “五分钟,即可完成。” “十分钟,是保守预留。” 众人:“。。。” 上帝! 才五分钟。 特么。 这可不是净化一点水,而是不间断进来,不间断排出,五分钟就搞定,让他们以前自诩为先进的技术,情何以堪,太打击人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