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一万鉴定费用,你觉得高吗?” “不高。” 男子心说:我老师没掏钱。 而且。 这是心里话,他是老师的学生,自然知道天工的技术鉴定流程,光是实验费用,很多都不止一万,加上评估,绝对不止。 和其他一些评估机构相比。 良心价。 “在别处,花的绝对是一万的很多倍。而且,一万鉴定费都觉得高的话,那样的技术,价值堪忧,还能避免不必要的工作量。” “。。。” 之后。 同样的问题,记者继续招人问。得到的答案都大同小异,一片支持,他们可是盼了三个月,千呼万唤始出来,可不想技术砸手里。 。。。 园区内。 此刻。 已经忙碌一片。 尽管有了充足的心理准备,可是,依旧被堆积如山的工作量给惊讶到了,一小个上午,数百项技术验证任务下来,忙疯了。 验证。 评估。 放在别处,一项技术少说一天才能出结果,多的一周,甚至更长,于是,看着他们的任务列表已经排到了十天后,各个苦笑。 这样下去。 到晚上。 不得排到两三个月后去了。 好吧。 认了。 谁叫咱就是干这个的。而且可以不断接触新技术,对个人的成长,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很多奇思妙想,也都让他们很是受用。 心里算了下。 一年。 只要一年,他们学到的东西,可能是其他单位十年都不一定能学到,他们感觉自己就像是技术领域的天眼,极其的锻炼人。 在天眼。 一年。 顶的上外面数年工作经验。 这里也一样。 干。 痛苦。 并快乐着。 特别是一些技术爱好者,眼睛都放着光,看着一个个任务,就像是看着美女一样,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了解,学习,征服。 当然。 任务也不是完全压在他们身上,一百个高校的合作研究院,可不是摆设,按照技术类别、情况、任务被分拆成一个个子任务。 下发下去。 顿时。 整个智慧空间园区构建的庞大科研网络,开始飞速运转。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