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次日。 上午。 十点。 距离内必都三十公里处,长长的车队停下。孙江和一众考察人员,以及缅方的接待人员,下了车。 只见。 距离路边十几米外,是一条溪流。 “哗哗!” 缓缓流淌着,目之所及,这条路的一侧,全都是清澈的河水,可见水下各色的鹅卵石,大小不一。 大的。 成吨,一人合抱。 小的。 如沙。 从宽不过五六米的溪流,到马路边十几米的距离,铺满了鹅卵石,一般人见了,还以为是天然的。 。。。 此刻。 缅方人员开始介绍: “这边是我们新挖的一个河段,虽然不深,但是长,足以保证这一段的排水能力,可以达到要求。” “此前。” “这一路,全是村里农田。” “如今。” “退耕还河,占用的河道,我们采用现金补贴,或者异地分地的方式补偿,并且还划定了禁垦线。” “不允许农田侵占,整条河道的鹅卵石,也严禁取用,每十公里,都有一个河长,定期巡查维护。” “。。。” 边听。 考察人员不断点头,来之前,他们当然有过了解,但是具体实施,还是想要看看,这才有了此行。 对此。 他们也觉得,十分可行。 退耕。 这在以前还有点难受,因为耕地红线,不能碰。但是现在不同,绿洲的出现,让华夏的耕地变多。 那么。 自然能在不碰红线的基础上,对相当一部分土地,进行退耕工作,挖出一条条蛛网般的河道蓄水。 平常。 河道可以关闭。 大雨。 水位超限的话。 那么。 直接打开闸门,把大河的水,引流进一条条小河,减少干流的水位压力,这样的方案,着实的好。 而且。 河道可控。 完全可以把新的河道,引入无人的洼地,一个不行,就十个,只要规划得当,一条支流作用巨大。 想象一下。 人工河。 长百里。 每一公里,或者几公里,都可能存在地势低的地方,一个山坳,若是没人住,蓄水能力是惊人的。 届时。 雨后。 再控制各段,进行分流,排去大河。 水患。 将会彻底消失。 。。。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