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些分流道,是通向有的山间地势低洼之处,这样一来,能极大增强蓄水能力,当然,不是低就行。” “还得闭合。” “不然。” “这些水流出去,可能会对远处居民造成影响,有的口子不是太大,我们会直接修建混凝土水坝。” “。。。” 缅方人员用汉语,熟练地介绍。 听着。 让考察团队感觉自己都还没出国一样,若说对缅第二满意的地方,应该就数这边的汉语普及率了。 亲切。 当然。 正式场合,还是缅语为主。 语言。 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面子,有些场合,会说,但是不能说,需要一个翻译,让整个谈话较为平等。 。。。 不久。 车队来到了一个扇形的‘出口’,这里除了大量施工机械,还有很多板房,住着河道的施工工人。 和石子河道不同。 山间河道。 缅方一般采用混凝土河基,主要是方便清淤船清淤,一般暴雨之下,河道可能被各种东西给堵塞。 “好大!” “感觉像是陨石坑。” “有点。” “。。。” 山谷之大,好远才看到边。 “这里算是这条河道的终点,整个山谷,四周封闭,面积三十五平方公里,可蓄水深度平均二十九米。” “无人。” “蓄水能力超过十亿立方米,想要填满,估计未来三十年,都别想,未来将会作为一个水库使用。” “。。。” 听着。 众人眼镜放光。 的确。 一些人少,但是地势低的地方,弄成这样,绝对能蓄好多水,华夏那么大的地方,住人的山洼多。 可是。 不住人的山洼。 同样也多。 而且。 完全可以把人工河道,引去偏僻山区,这样一来,也免得动迁太多人,总之,这种方案他们很喜欢。 “如果山间河道,被两边山上滑坡堵了,怎么办?”有人好奇。 闻言。 缅方人员一笑。 “没关系。” “鸡蛋。” “我们从来不会放在一个篮子,事实上,我们的支流河道,总蓄水量设计,是百年一遇洪水的六倍。” “因此。” “除非运气太差,整条河流上,所有分段蓄水工程,瘫痪百分之八十,否则,是绝对无法造成大影响。” 听完。 众人一脸震撼。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