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阉党嚣张-《回明之抢钱皇帝》
第(2/3)页
朱鼎盛来不及感概,望了望王承恩。
王承恩会意,声音洪亮的宣读了第二道旨意。说了一大堆,云里雾绕的,朱鼎盛听得又是大发感概“哎,以后找机会还得继续改”,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突然回到这种讲究礼节,禁例极严的时代,朱鼎盛发觉自己要做的比想象中的要多很多。第二道旨意其实很简单——天启皇帝临终时让朱鼎盛拜孙承宗为师,朱鼎盛皇帝决定现在履行对先皇的承诺。
其实,天启皇帝,有没有这样说,只有朱鼎盛知道。
年轻的皇帝总要有几个老师,即使没有,大臣们也会帮忙推荐几个。这个不奇怪。但是,现在拜师的对象是孙承宗,听了旨意,朝堂是顿时鸦雀无声,气温好像是低了几度,有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孙承宗是谁——曾经功高权重,誉满朝野,主政辽东期间多有战绩,与他的继任者兵部尚书高第那不堪入目的战绩相比,更显得他深谋远虑,熟知军事。更为可怕的是孙承宗本身还被看作一个东林党人,在辽东时重用了一大批忠直的文武将吏人才,至今这些人还对他念念不忘。
作为皇帝的老师,又是前朝阁老,还有军功在身,自然也是要入阁的。
魏党里每个人都想横加阻拦,然而天启皇帝的遗愿让他们找不到下口的地方,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个眼中钉从容的走上朝堂,又一次成了皇帝的老师,官复原职:太子太师、东阁大学士。
他还曾经任职兵部尚书,所以,现任兵部尚书、阉党得力干将崔呈秀表情很不自然。
孙承宗又一次站在这个殿堂之上,他的心情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激动,即使历经宦海浮沉,面对后金千军万马的考验之后,也不能平复他此时的心情,原因则只有他自己清楚。孙承宗反复深呼吸几次,平复了激动的心情,对着朱鼎盛皇帝,也对着满朝的文武百官说道:“臣有事启奏。”
“准奏。”
“臣曾为辽东经略,期间见我大明军队战力低下,与建奴的军队打仗经常是一触即溃,一次又一次放任建奴在我朝北疆烧杀抢掠,残害我大明百姓而无能为力,甚至是无动于衷。臣曾扪心自问,难道我大明子弟天生就不如北方的鞑虏吗?遥想成祖皇帝当年,五次御驾亲征漠北蒙古诸部,打得鞑虏纳贡称臣,是何等的气魄宏大,可见我大明子弟也是能征善战的,可是为什么现在碰到建奴就屡战屡败呢?臣觉得有以下的几个原因:(1)兵多不练,饷多不核;(2)以将用兵,而以文官招练;以将临阵,而以文官指发;以武略边,而且增置文官于幕府;(3)以边任经、抚,而日问战守于朝。而且无论京营还是边军,士卒老弱病残,将官吃空冒饷的情况都比较严重。目前边防告急,需要重新编练精兵,任用干将,同时保证充足的后勤供应,才有可能打败建奴。”说完孙承宗便垂首屹立一旁。
孙承宗说的这些话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魏党正愁没有藉口攻击他,现在他愣愣的送上门来了,魏忠贤心里直呼幸福来得太容易,怜悯的看着孙承宗,心想:“你也是久经宦海的人了,还是如此莽撞,难道是一个三朝帝师的荣誉让你晕了头,不知天高地厚起来,既然如此,就休怪我无情了。”当下眼色乱飞,不断的示意党羽攻击孙承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