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君子慎独-《回明之抢钱皇帝》
第(3/3)页
刘宗周身材消瘦,脸色有些憔悴,可能长时间赶路的原因,但是精神很好,目光炯炯有神。
“谢谢皇上厚爱,皇帝您可说错了,蓬荜可是草庐,您的王府怎么可能是我们穷苦人家的茅屋草庐?”刘宗周一肚子火,并不因为朱鼎盛热情出迎就消减多少。
皇帝的亲卫听了一脸怒色,正要出言呵斥,朱鼎盛挥了挥手,示意退下。
“朕怎么觉得皇宫现在四面漏风,都快抵挡不住寒夜了,不是寒舍草庐是什么?正需要蕺山先生来帮我添砖加瓦,抵御寒风。”
刘宗周听了到时有些惊讶,眼光快速的扫了一下皇帝,心想,这个少年皇帝怕是不简单,顿时顾不上发牢骚,问道:“皇上何出此言?”
“呵呵!”朱鼎盛发自内心的笑声,笑的十分明朗,“蕺山先生想必是饿了吧,先用了晚餐我们再秉烛夜谈。”
用过晚餐,天色已晚,存心殿烛火通明,宾主落座。
“黄金换功勋捐献制度是不是有捐官的嫌疑?”刘宗周不愧是监察御史出身,辞锋锐利,丝毫不准备给朱鼎盛面子。
“所有与前搭上关系的政治措施,都免不了这样的嫌疑。但是,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做?捐献得到的金钱用于何方?我们设计的捐献制度,捐献者得到的是荣誉称号,是朝廷对于行善积德的推崇和鼓励,并使之制度化,与买官卖官有本质的及区别。民间常有大善人出钱出力铺桥修路,受益的民众则给他们树碑立传,我们现在所做的正是如此。”朱鼎盛这个已经思考了很久,解答起来毫不费力。
见刘宗周还有疑虑,朱鼎盛继续说:“太史公司马迁《史记》曾有记载,秦始皇四年,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百姓纳粟千石,拜爵一级。秦始皇通过纳粟拜爵,解决了粮食危机,避免了许多百姓的饿死危机,我觉得是一个大善政,由于富商捐千石米粟而活人无数,此人受到奖赏也是必须的。”
“西汉时期,晁错在《论贵粟疏》也向汉武帝提出,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因为,在他看来,粮食是一个王朝的根基,霸业的起源。后来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才有了国家储粮大增,才有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底气!”朱鼎盛说起来滔滔不绝。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