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崇祯一式-《回明之抢钱皇帝》
            
            
            
                
    第(2/3)页
    朱鼎盛说完,大家都是拍胸推背的保证,一定全力以赴,不留余力。
    敲打完了众人,朱鼎盛接着就迫不及待的把米尼式步枪的原理和制作流程向大家仔细做了说明,有画图能力的工匠也当场按照朱鼎盛的意思把样式给画了出来。
    朱鼎盛对于制造流程已经是是滚瓜烂熟,一一道来,如数家珍。
    米尼式步枪在燧发枪的基础上,主要做了两方面的改进:第一,枪管内制造螺旋状的膛线,将直膛枪变成线膛枪,让子弹产生自转,提高子弹射出后飞行中的稳定性,大大提高燧发枪的射程和杀伤力;2、米尼弹的制造应用,大大提高了线膛枪的射击速度和气密性。
    关于燧发枪,毕懋康在《军器图说》已经有了详细的介绍,书中称之为自生火铳,西洋的工匠很多都会熟练掌握。火枪主要包括3部分:瞄准射击方向和控制反应推进力的枪管;一个由扳机控制的枪机,用来击发火药;以及一个使得武器对身体更加舒适和稳固的枪托。
    制造米尼式步枪的技术在明末没有任何障碍,主要的困难时在于没有车床,靠人力很难大批量的生产,并且由于每个工匠的手法差异,制造出来的产品型号规格参差不齐。
    膛线的制造,朱鼎盛详细的介绍了单点钩削法。这种膛线制法是使用一个钩状削刀,在枪管内和膛径同大的内壁,边转边切,削出单条膛线来,然后每切一次,就逐渐增加切削的深度,直到达到预计的阴膛线深度为止,每条膛线要切削20-30次,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他只要求切出三条膛线就可以,既能省钱又能省工。
    这种制法在16世纪的欧洲就已经发明,制作上不存在跨越时代的技术难题,所以,朱鼎盛并不担心工匠们制造不错来,唯一担心的就是,如果大批量生产的话,如何保证规格的统一。
    想了一下,朱鼎盛有介绍了一种手动木质机械,应该可以提高一些效率和精度,这种方法早期美洲殖民者自己就能制造。
    接着,朱鼎盛介绍了定装米尼弹,把定量的火药和铅弹装在纸筒中,使用时用牙咬开直接倒进枪管里,可以节约装弹的时间,并控制好火药量。锥形铅弹后面再装着软木塞,弹径略小于枪径,可以从枪口很容易填装进去,节省时间。在发射时火药燃烧引起温度上升导致软木塞膨胀,弹径就变得大于枪径,可以无间隙贴着膛线发射。为了防潮,可以在外面涂上油脂,尽量减少雨雪天对火器军队战斗力的影响。
    最后,朱鼎盛犹豫了一下,接着把刺刀的概念也加了进去。刺刀参照1688年法国陆军元帅戴沃邦设计的套筒式刺刀,这种刺刀截面呈十字棱形,套在枪口部,靠枪管上的卡笋和刺刀上的卡槽将刺刀固定,性能良好,应用广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