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新型材料-《回明之抢钱皇帝》
第(2/3)页
我国古代用来自梳妆打扮的镜子是铜镜,价格昂贵,清晰度也不好。
与此相反,玻璃镜造价低廉,清晰度高,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如果能够大量生产玻璃,肯定能够很快传播到宫廷和民间,成为富贵人家的日常用品,也能够解决朱鼎盛日益干枯的小金库。
利玛窦就曾经记载,当时人们对玻璃少见多怪,物以稀为贵,都把玻璃三棱镜当成价值连城的宝石,利玛窦靠着这造价低廉的玻璃送礼,一路摆平好多高官,可见玻璃的受欢迎程度。
玻璃主要生产原料为:小苏打、石灰石、石英。多种物质熔融在一起形成的,在熔融时形成连续网络结构,冷却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大并硬化致使其结晶的硅酸盐类非金属材料。
考虑到这时期的技术储备,朱鼎盛又介绍了大块平板玻璃的制作方法,主要有吹泡法、吹筒法等。
只要有了正确的方向,对于经验丰富的工匠们来说,经过多次实验获得优良配方就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所以,玻璃样品很快被制造了出来,工业流程也在不断的改进成型之中。
有了炼铁高炉的技术储备,制造水泥也是一路坦途。
水泥制造技术并不复杂,主要原料为石灰石和粘土,按一定比例配合后,在类似于烧石灰的立窑内煅烧成熟料,再经磨细就成为了水泥。
水泥可以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水利、国防等工程,是一种重要的胶凝材料,具有优良的建筑性能,在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当水泥、砂石、砖块和钢筋混合而成的一座城墙,在各种大型攻城武器的猛烈攻击下,损伤轻微的时候,围观的众人惊呆了,这一个多月来,大家的增长的见识已经比半辈子加起来见过的还要多,大家已经快麻木了。
朱鼎盛接着又对烧砖的土窑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一座26门的轮窑。
按照他的估计,一座26门的轮窑一个月可以生产几十万块砖没有问题,多建几座的话,以后的砖头就不愁用了,而人力就是饥荒时期最不值钱的,只要管饱,要多少有多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