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燕赵之战(下)-《楚时归》
第(2/3)页
“愿闻其详!”
“齐先败于楚,后受辱于燕,举国上下,莫不敢再言败,此齐一胜!”
“齐国柱石蒯相,年轻时期便颇得齐先帝的真传,虽居于庙堂,却依旧可运筹帷幄之中,蒯相挂帅,军心可正,此齐二胜!”
“汉之九原,与燕国之间,隔着代地。代郡虽然穷苦,却民风彪悍。代兵常年与匈奴交战亦是赵国精锐所在。汉燕,看似夹击赵国,实则却是撞到了赵国最硬的骨头上。此齐之三胜!”
韩懿刚刚说完齐之三胜,便已经令在场的人目瞪口呆。
这般精细的分析,非战场宿将可为。那般绵绵齐音,听起来却又带着铿锵之气,令人几欲臣服。
见众人没有插话的意思,韩懿又继续说道:“反观汉国,败于楚之大将军手中,正是士气低落之时。赵非强楚,胜之不武,此汉之一败。”
“汉之大将军周亚夫虽能战,但汉国之中,定然有人借此大败而不让其挂帅。周亚夫之名,不亚于齐之蒯相,楚之季大将军。周亚夫不挂帅,汉军人心不一,此汉之二败!”
“汉虽强,然燕国却异常的弱小。两国之间隔着代地,有代军阻止汉国,齐军可以先平燕国,而后携初胜之威,与赵楚,共伐汉国。此,汉之三败也!”
韩懿说完三胜三败,原本便不大的屋子里,更是连火烛跳动的声音都可以听得一清二楚。
“好!彩!”
最先出声的,自然是韩懿身旁的夏桓。
倒不是夏桓的心比在场的其他人要大,而是这般言论,韩懿已经私下里和他说过一遍了。
起初,夏桓听到韩懿这般言论的时候也未必就比其他人好到哪里去。
毕竟,在所有人看来,赵齐败于楚国之手,此时定然是力疲之时,怎么可能战胜的了汉国呢?
但,听完韩懿的三胜三败之说后,在场的人,哪怕是一直持着不乐观态度的张维,也瞬间觉得,这一战似乎他们的赢面更大一些。
此时此刻,众人看着韩懿的眼神已经有些不对了。
身为女子,怎会有这般堪比宿将的直觉和判断?
这个问题,不仅困惑着在场的其他人,夏桓也是同样如此。
“不怕夫君嘲笑,妾身独处宫中时,自觉无趣,便将百家之学都看了一遍。所谓熟能生巧,不过如此而已。”
这,是当时韩懿给夏桓的回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