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初战不利-《楚时归》


    第(2/3)页

    这些人上过战场,又是从韩国跑出来的,夏桓给了他们田地和安身的希望,自然也不用担心他们的忠诚。

    只是,人数有些少,只有不到区区两千人。

    不过,作为贴身的亲卫,总共三千多人的长秀军也够用了。

    王言晋升成了长秀军的长秀军的督军将军。夏桓挂帅,陈昭明为副帅,虞猛为先锋,总共两万五千兵马,度过了北面的黄河,向着赵国邯郸郡而去。

    ……

    战事开始的比夏桓想象之中的还要快。

    燕赵已经在代郡的边上打得不可开交了,齐军已经度过了黄河,直奔燕国的广阳郡而去,意图切断燕军的后继。

    另一边,代郡的西面,汉军倒是因为要横跨云中和雁门,暂时还有一段距离。

    可是,这也不代表赵国就可以高枕无忧。

    汉国的太原郡,五万汉军已经直逼赵国都城邯郸了。

    而这夏桓的第一战,便是同样为汉军先锋的两万兵马。

    邯郸西面两百里的阚于县,三万汉军已经对这里提前展开进攻。

    阚于县,原本是属于上党郡的,自从五十年前被赵国夺过来之后,便成了赵国西面面对汉国的门户。

    但,阚于原本也仅仅只是个小县城,即便有赵国五十年来的扩建,规模也未必就有多大。

    而且,赵国兵员总共不过十万多一些,出去五万多在代郡,几个月前又在魏国折损了两万,剩下的,真的不多了。

    因此,能够守在这里的,几乎就是赵国目前能拿得出手的所有兵力了。

    不足三万的赵军,依托着城墙的便利,守得倒也不算太吃力。

    可是,赵军的实力定然是不如汉军的,若是汉军的后续援军到了,失守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外臣李延,见过周王殿下!”

    阚于城外,夏桓的到来无疑是给了赵军一计强心剂。

    身为赵国阚于城内的主将,李延将自己的身份摆的很低。

    毕竟,楚国是上国,夏桓身为周王,名义上是和赵王平起平坐的。

    “辛苦李将军了。”夏桓点点头,对着李延还了一礼。

    如今的李延已经五十多岁了,算得上是一员老将。也是赵国为数不多可以独当一面的将军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