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死去的引荐人(二更)-《反贪大明》
第(1/3)页
锦衣卫这个词,在大明,不知是谁第一个提出的,可这词充分体现了汉语意象的一种华美感。
当然,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大明朝的锦衣卫虽然很有名,可锦衣卫衙门在全国的常驻机构其实并不多,据说全国只有十四个千户所。
身为天子亲军,他们也不是大白菜,满大街就能碰到的。
在这样一个小县城中,根本就没有专门的机构设置,让他登门去求职。
虽说市井各行当可能充斥着许多锦衣卫探子,但只要对方没暴露出来,你就不知对方是谁。
在前世,他虽没有专门研究过,什么样的人才能进入锦衣卫系统,但也听说过一些。
据说锦衣卫选拔,一般都是由锦衣卫中人的子侄至亲选人,到明朝中期,也开始在良民百姓中选拔。
毕竟,锦衣卫的职能还需要能做事能办事的人。
那些因为裙带关系补入的,大多只是混一份差事,能力有限,这就需要一些新的有些能力的血液加入。
但就是这些新的血液要想进入,也需要一份机缘,也需要引荐人。
那么,他沈沐有现成的引荐人吗?
在今天之前也许没有,可现在他有!
他有一个死去的引荐人。
就是那名青衣大汉。
我们生活的世界,有时一个人死了,并不等于他活着存在的一切就真的变成了尘烟,随风消散了。
有时他代表的东西并不会因为他的死亡而终结,反而还会继续延伸下去。
这种延伸可能发生在他的亲人子女身上,但还延伸在他生前所代表的社会关系中。
他是青衣大汉临死前见到的最后一个人,这就是一种社会关系,而人与人之间,不管在何种境地发生了某种关系。
只要将这种关系合理地应用起来,就是通往另一条路的门。
既然这青衣大汉死在了这个县城,人家也是有组织的人。
上面的人就不会不闻不问,追查下来,就算是当地的县令也要有个交代。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