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怎么搭话才不会引起剧场内这么多人的关注呢? 真是愁死宝宝了! 愁死宝宝了! 朱厚照这熊孩子先前看到徐鹏举从台子走下来时,心中还满是羡慕嫉妒恨, 觉得小徐果然在南京城混的开。 可当他看到徐鹏举的目光投到自己脸上时,神情有点变了时,马上后知后觉地想到,不好,他们两人是认识的。 一定被小徐这小子给认出来了。 这下,可咋办呢? 他在外边还没有玩够呢? 现在马上就偷溜走吗? 看看剧场内这么多人,岂不是更引人注目? 更别说,他在宫里从没见过这么好看的戏法节目,让他现在就起身离开,他也舍不得呀! 罢了,他怕什么? 他是当朝的太子殿下,想必这个小徐应该知道不能随意暴露他的身份才是。 至于回宫这等事,他也明白,这次他偷偷地跑出来, 不知父皇多么的盛怒。 一定派出大量人手在找他了。 迟早会找到他的。 更何况,他也不能真的在民间东躲西藏一辈子。 这一段时日,他也见识了天下普通百姓的生活,也明白外边的世界并不怎么美好。 在京城待的时间很短,倒也罢了,可从京城到南京城这一路上,看着那些跟他年纪不大的孩子,有些身上连一件干净没补丁的衣袍都没有,大多是光着脚板走路的,连一双草鞋都没有。 还有那些街上蓬头垢面的小叫花子,又黑又瘦,皮包骨头。 有的饿的要死,实在受不了,在馒头摊子上偷个馒头,还被店主追上打个半死。 有些更是被一些富贵人家,当狗一样对待,当街竟然要这些孩子从富贵人家的裤裆下爬过去。 这让朱厚照这个熊孩子受了很大的刺激。 他并不是真正的一点事理都不懂,虽然很讨厌在宫里那些太傅们教的功课,但这么多年下来,怎么说也是接受的皇家精英教育,又岂会一点成绩没有。 书上说,鳏寡孤独皆有所养,才是天下大同。 可这些是父皇子民的老百姓,他们的日子为何会过的这么苦。 从太祖皇帝起,不是说要轻赋税,轻徭役吗? 父皇也没有像那些暴君一样,横征暴敛呀! 为何还有这么多贫困的老百姓。 这一路上,他也见识了一些富贵人家的做派,他们穿金戴银,出入车轿仆从相随,吆五喝六的,根本不把普通百姓的生死放在眼里,就好像跟这些普通老百姓不是活在同一个世界一样。 为何这些人没有怜悯之心呢,将他们的钱财分出来那么一点点,那其他的老百姓可能会过的稍微好一点吧。 可刘大伴却说,这些人才不会将这些钱财分出来给普通百姓呢? 反而等到灾荒年,等着普通老百姓卖田卖地,卖儿卖女呢? 原来那些大臣们说在父皇的统治下,天下的子民生活的很好都是骗人的。 连基本的丰衣足食都做不到,还好什么好? 早知道这些文官的嘴不可信,果然如此。 他们之所以说什么皇帝太子不可轻易出宫,原来就是为了不让他们父子看到天下真正的模样,分明是把他们父子当傻子看待呀! 这些人简直太可恶了,尤其是那些当官的,每天在朝堂上对父皇说三道四,开口仁义道德,闭口仁义道德,但他们自己却不勤政爱民,反而常常为富不仁,贪赃枉法。 真是可恨至极。 可恨至极。 哼,等他以后当了皇帝后,一定要让这些人的人头统统落地。 朱厚照这熊孩子从小虽出生在皇家,但因为是弘治帝唯一的儿子,父母感情又好,没人跟他争宠,导致他的心性还是比较善良的。 这年他才十岁,正处于人生三观形成的关键阶段。 偏偏他这次离家出走行为,为他的政治三观也上了重重一堂课。 为他当皇帝后所实行的一些政策埋下了伏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