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仙山有道不为羡-《明末寻道记》


    第(2/3)页

    这符箓中有谢铭舟注入的真炁,一旦符纸燃烧,其中真炁流动,谢铭舟就会感应得到,方玉启接过符纸,恭声应了。

    师徒二人沿着神道信步而行,山上道观众多,据传有三十六座观,因几十年未曾修缮,大多数都比较残破,遇真宫、复真观更是如此,竟没有一个道人。

    一直到了南岩宫,才看到有修行的道人,但都为数不多,不过其院内的井水倒是清洌。

    金顶之上云雾弥漫,却碰到了几个在这打坐行气的中年道人,谢铭舟也不好惊到别人,便在附近游逛,看这云雾缭绕的山顶,恍如仙境一般。

    虽说他也是长年在山中修行,见惯了这般景致,然而却总是百看不厌。

    过了两刻,那几个道人行气收功,看见谢铭舟师徒二人,也不上来说话,忽然发现那云雾之气竟然只在二人身外一寸处围绕,不由大惊失色,这是先天真炁外放才能做到的。

    虽然能够做到这一点的道人也多,但多是隐世不显于人前。

    那几个道人趋步上前,都弯腰拱手行礼,其中一个说道:“道祖慈悲,不知两位高道仙观何处,尊号如何称呼?”

    谢铭舟亦抱拳道:“不敢称仙,贫道乃四川崇龛钦真观清溪,为陈抟老祖座下道缘祖师一脉,这是劣徒义真,因路过此地,特来武当仙山瞻仰,却是打扰。”

    几人又客套一番,那道人说道:“既是陈抟老祖一脉,与我等也是极有渊源。此处雾大,我等也只有每日运功行气之时方才来此,若是道友有闲,便请下到观中,再谈玄论道如何?”

    原来这武当山中三丰真人传下来的数脉,都是尊称他为祖师的,三丰真人又在火龙真人座下为徒,乃陈抟老祖的徒孙,这极有渊源一说倒也没错。

    谢铭舟自是应允,到了观中,沏了茶品茗论道,虽是丹法不同,然都是殊途同归,互相印证一番,也有一些好处,这观中道人,修为最高者也没能突然先天,言谈起来甚是羡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