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九章烟波海仙山难寻-《明末寻道记》
第(2/3)页
谢铭舟也没有去哭岛,其实他这次出海,心中还有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希望,那就是想找寻一下传说中的三座仙山:蓬莱岛、方丈岛、瀛洲岛。这哭岛只听这名字,便不可能是传说中的仙山,他怎么会有兴趣?
古人认为海上有五座仙山:岱屿、员峤、方壶、瀛洲、蓬莱。据《列子·汤问》:“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最后岱屿、员峤二山飘去不知踪迹,只剩下方壶(方丈)、瀛洲、蓬莱三山。
现代人普遍认为《列子》一书中所述多为寓言、民间故事或神话传说,并不可信,但谢铭舟可不这样认为。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乃是战国前期著名的道家高人,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他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
列子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共成《列子》一书,均已失传。今本《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来看,可能是晋人所作,是东晋著名玄学家张湛据其先人藏书,及在战乱后收集到残卷,并依照《汉书·艺文志》所记八篇,编撰成今本《列子》。
就连佛经也多受老、庄及列子影响,教义“借鉴”颇多,其中又以取《列子》为最。
列子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他所著的《列子》一书在道教中被称为《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然而如今道门所藏也非原本,难免多有谬误。
可谢铭舟在女仙界时却亲眼看过长春宫所藏《冲虚经》原本,自然知道其中所说真伪,只是不知道到底在什么地方。
东海南海一带,早就被翻了个底朝天,肯定不会有仙山存在,那些穿凿附会之辞更是不足为信。自从出巴士海峡之后,谢铭舟就时时用神念扫视,就边海底也没有放过,但仍然没有任何发现,他现在已经怀疑这传说中的仙山是不是在地球上。
此时义风在船舱修炼,幽狮王、蝶舞和义远则祭出元神深探海底,一是可以淬炼元神,二来也看下这太平洋千米之下的海底有没有什么值得探索的地方。
这一个多月来,“海湾号”也遇上了几次风暴,但有谢铭舟在,大家都安然无恙,船上的人见识了他的手段,对谢铭舟也出自内心的更加恭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