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八章 理直气壮-《正统天命》


    第(2/3)页

    文人嘛,做官嘛,吃喝不愁了之后,指望的就是一个身后名,到时候黄岩县的士子出去,人家一问,你在哪儿听过课,科举这么好?那当然要提一提杨尚荆和张丛啦,不过现在这个趋势,整个大明朝的士林,不知道这俩人的好像不多,那么就得顺嘴问问县教谕是谁了,这样才显得亲厚嘛。

    然后他黄文的名声,捎带着也就传扬出去了。至于本县的县志,还有台州府的府志,只要今年考中进士的黄岩县士子多了那么几个,他就有可能扬名立万。

    封建年代,就是这么的酸爽。

    “却不知这书塾,尚荆兄要安置在哪处?”张丛岔开了话题,他现在是个“道士”,名利之类的,还是要做出一副淡然的样子。

    杨尚荆哈哈一笑,指了指城南:“那处养济院,已经是老有所终了,不若在那边再开办一所书塾,使幼有所学,如何?”

    顿了顿,杨尚荆的脸上浮现出古怪的笑容:“养济院附近大多都是公田,腾出来几亩地,建些宅邸,也便是了,更何况,那边本来就有不少空闲的之宅子,让工房的匠户拾掇拾掇,修葺一番,拿来用便是了,况且,那处所在离着安置流民之地也没隔着多远,幼童上学下学,也方便些。”

    好歹对黄岩县的过往有些了解的张丛,冷不丁就打了个哆嗦,再看看杨尚荆的眼神,也只能点头表示同意:“既是有公田可用,也就省却了不少的麻烦。”

    南边有什么?有养济院。

    养济院是怎么来了?杨尚荆干脆屠了一个黄岩县的坐地户。

    那里除了传唱杨尚荆的贤名之外,更多的,还是在传颂着杨尚荆当年镰刀锤子斩妖邪的丰功伟绩,换句话说,那是个见过血的地方,而且这血,是灭门的惨案。

    可以说,杨尚荆今天所有的成就,都离不开黄家满门的鲜血,虽然从世俗道德角度来讲,那鲜血是黑色的。

    两人向外走着,自然有杨家的家丁跟了过来,两人上了马,向着城南进发,杨尚荆眯着眼睛问道:“说起来,如今这城南,却有一桩大买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