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八章 变故-《正统天命》
第(2/3)页
“去岁科举,弘载你名落孙山,本官本以为你是落魄失意,听闻张敏之在此讲学,故此前来求学,意图上进,今日看来,却非如此啊。”杨尚荆的速度并不快,马蹄在青石板上敲打,留下一串儿清脆的声音。
商辂笑了笑,倒是没避讳什么:“落魄失意,也曾有过,只不过这落魄失意于科考无补,学生在家中闲居月余,自然也便放下了,这人活一世,总也要往前看看的。”
扭头看了看绕着书塾的那些田亩、农舍,商辂颇有感慨:“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学生起初不以为然,到了这黄岩县之后,却发现此言不虚。”
杨尚荆歪了歪头:“如何不虚?”
“学生来时,正逢江浙各地久旱无雨,学生过别处之时,一望田亩之中,多是枯黄之色,百姓眼中却无绝望,只有麻木之色,让人心生悲戚,正所谓哀莫大于心死,这百姓绝望到了深处,自然是只剩下麻木了。”商辂说这话的时候,语调很平稳,没露出什么慷慨激昂的神色来。勾股书库
杨尚荆笑了笑,示意他继续说下去,这不是什么拍马屁,而是在阐述一个事实。
一个王朝,甚至是一个政党的基本盘,永远不是那些跳的最高、喊的最凶的,而是那些不会发声,只是默默地干自己该干的事情的。
虽然说大明朝是个地主阶级为领导的封建帝国主义国家,但是,国朝的基本盘不在那些居无定所的流民,也在那些发不出声的小地主,一地受灾,家中有些田亩的小地主固然能够衣食无忧,可是时间长了呢?
要知道,他们可没有大地主那样的抗灾能力,家中的存粮也是极其有限的,一旦连年天灾,他们的家当也会逐渐减少,家道中落,从地主变成寻常的自耕农,甚至直接沦为佃农。
偏生这帮人还是读过书的,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或者说,有一定的造反的本钱,被裹挟在流民之中,只要生了鱼死网破的野心,不做安安饿殍的“野心”,登高一呼,至少是一县糜烂。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当最底层的小农户们眼中充斥了麻木,他们还能怕死么?
当然……不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