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面临困境-《五代游龙》


    第(2/3)页

    “我们云南好歹还有一些往年的余粮,只是不能坚持太久罢了。我看,面对这么艰难的状况,我们还是上报朝廷,请求发放一些赈灾粮款,以便度过这次难关吧!”

    听完了林易的情况介绍,我顿时有点愁肠百结。是啊!官府不能有效运转还是小事,这些靠天吃饭的人们,一旦庄稼收成不好,就像断了他们的命根子一样,除了逃荒要饭、卖儿卖女,哪还有其他的办法可想。若是像川南那样连续旱上两年,就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无粮不稳’,这是任何时代都颠扑不破的真理,何况现在还有个时代的局限性,光靠粮食产出实在有限的很。虽然他们也想四方来财,但是又没有其他渠道的活钱,只靠种几亩薄田谋生,老百姓的日子怎么能越过越好。看问题不能光看眼前,就这样靠天吃饭,想要百姓们逐渐富裕起来,想都别想!

    唉!我一个现代人来到这个地方,又是身居宣抚使的要职,若是不能为他们谋福创利,改善民生,岂不是辜负了广大人们的期望,还有何面目在这里存身立世呢!咱还是有些责任心的啊!

    但现在的难关总要过去才行,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不过,什么法子才能解决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呢?虽然我已经在着手进行采矿的工作,但是也不能立竿见影的收到效果啊。

    想要提高粮食产量?我又没有袁隆平那个本事,这可真是难为死我了。关键是现在危机已经迫在眉睫,必须有个立竿见影的办法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左思右想,我终于眼前一亮,现在的人们都是单一作物种植,谋生手段缺乏才是最大的弊端。如果能够将旱涝作物兼种,不是又多了一种抵御灾害的手段吗?只是这方面我也是个门外汉,总要找个明白人问问才行。

    当然了,我也想到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即便现在度过了难关,下一步还是要找一个能使老百姓增加收入的渠道,多种经营才是我们的出路啊!光靠单一品种牙也饿掉了。

    在上学的时候我就知道唐末有些地方已经开始试种棉花了,虽然产量不大,但是这个东西在不久的将来那可就是抢手货了。

    还有作为舶来品的小麦,虽然这个时代很少有人种植,但这个比较耐旱的作物,也非常适宜在云南种植,若是能够在云南得到推广,这些稀罕玩意儿,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益,我也就这点点子了。

    其他的致富门路,等我有了时间再去开拓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