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借兵-《明传万里》


    第(2/3)页

    赵彦一拍桌子,心中将这求子骗局终于理顺通透,只是那宝塔寺中有僧众近百,自己下面只有不过二三十名衙役,若想将这般骗人的假和尚们一网打尽,最好还是多找些人为好,而且这假和尚们借送子之名不知奸yin了多少良家妇女,且持续了这么些年都没有事发,县里会不会有人与他们坑壑一气?保险起见,最好还是先对县内封锁消息,免得事情败露有人狗急跳墙。

    计议已定,赵彦让在场的几个人务必保密,随后各自回屋休息。

    等到天刚微微亮,赵彦叫过赵构与赵义,随后将一封信交给赵构,吩咐道:“趁着此时人少,你与赵义去州城将信交给袁知州,若是他同意借兵的话,那你俩就随城步巡检司的兵丁一起回来,若是他不同意……你俩也不要声张,先赶回来再说。”

    赵彦又将赵构叫到一旁教了他许多说辞,最后又吩咐赵义保护好赵构,这才放他们二人离去。

    从新宁县赶往武冈州的路上多是山地,就算一早出发,中间丝毫不停歇的赶路,等赵构二人人到了州城里也得下午将近傍晚了,如果一切顺利,最早明天晚上,最迟后天白天,城步巡检司的几百名兵丁便应该到了。

    宝塔寺里的僧众虽然人数不少,表面上却都是普通人,若是换了另外一个知县来办这件事,或许只会调集新宁县内的衙役,然后再召集些壮丁便会动手抓人,而赵彦想事情想的有些多,为了万无一失才会让赵构几个人

    等赵构二人走后,赵彦让赵九将县衙的捕头王双叫了来,他要探探这位王捕头的口风,看看他到底是哪边的人。

    县衙里有三班衙役,分别是皂班、快班、壮班。皂班除了给知县打仪仗外,在知县审案的时候还会站在公堂两侧负责吓唬、惩戒犯人,而壮班则属于通过徭役征集而来的壮丁,平时在县衙里打杂,战时也会协助守城,快班就是人们常说的捕快了,他们负责破案、抓捕人犯、催缴赋税等等,quan力是三班衙役中最大的。

    王双如今三十有二,正当壮年,他身为捕头,除了会些拳脚之外却也识文断字。

    捕头乃是三班衙役的首领,平时鸡毛蒜皮的事务繁多,王双今日难得清闲,正坐在自己值房里与手下一名捕快喝茶聊天,听到赵彦召唤后不敢怠慢,放下茶盏便匆匆而来。

    “小人见过大老爷,不知大老爷召唤小人前来有何吩咐?”捕头虽然是三班衙役的首领,身份地位上却与普通的衙役没有什么区别,若是不合知县的心意,只要知县一句话便可换人。

    赵彦如今已渐有城府,他笑看着王双说道:“王捕头请坐,本官听说你并非新宁县人?”

    王双半个屁股挨着椅子坐着,闻言答道:“不敢瞒大老爷,小人乃是山东兖州府人氏,与前任田知县乃是同乡,自小便父母双亡,因为在家中得罪了当地的一个豪强,经人介绍才来投奔田知县。田知县见小人会些拳脚,又认字,而且还是同乡,便提拔小人做了本县的捕头。”

    赵彦饶有兴趣的继续问道:“既然田知县于你有提携之恩,待他离去之时你为何不随他一同还乡,莫非是贪恋这捕头的位置不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