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立意生根,用人有术-《大梦仙觉》
第(2/3)页
她对林间的陨落感到惋惜,仅此而已。
如今看到认真起来的林间,她似乎感觉到,那个小孩带来的震撼并没有消失,只是蒙上了一些灰尘,稍微擦一擦就重新焕发光彩。
饶老师给她们的《长短经》有对应译文,但是林间翻阅速度很快,他阅读的并不是翻译后的文字,而是更加凝练的古文。
记笔记的速度同样没有落下,用一个形象的说法形容,就是跟平常人答语文试卷的速度差不多。
但这不是回答心中有了答案的试卷,而是整理重点内容。
那些一掠而过的古文,他竟然完全理解了意思并且找出了重点?
在记录笔记的时候,他的眼睛没有移开书本,而是一只眼睛看书,一只眼睛看笔尖,这一心二用的本领,如同喝水吃饭一样自然。
陈雨萍甚至有些认同陈朝紫的观点,这个小组只要林间一个人就足够。
有这样天赋的林间,为何会在初中泯然众人?
是一块等待雕琢的璞玉,还是一块表里如一的顽石?
至少从这一刻林间身上绽放的光辉,足以肯定他并非一无是处。
看着陈雨萍偷偷打量林间,柳芽有些紧张,认真起来的少年有多少魅力,她是最清楚的,这么下去搞不好陈雨萍会真的沦陷!
现实里的柳芽可不记得林间做过保证的事情。
“能帮我查些资料吗?”林间将笔记本推到几人面前,上面写了需要的书籍名字,一个是《上下五千年》,还有一个是《史记》。
《长短经》虽然给林间的立意提供了基础,但作者毕竟是唐代的人,距今有一千多年了,之后发生的事情,他的著作里面肯定无法描述。
如果林间只有唐朝之前的事例来论证自己观点,很容易被对手找到漏洞,要是对方逮住近代史来做文章,没有准备会很被动。
《上下五千年》虽然是儿童读物,但里面记载了历史上发生的重要大事,从神话时代到民国时期,这本书相当于一个目录,林间可以在书中找到对应的事例之后再去查找详细资料。
《史记》是为了论证林间在《长短经》里看到的内容,至于另一本与《史记》并肩的《资治通鉴》,林间暂时用不上。
如果《史记》是以旁观者的视觉来记述历史,其中因为太史公道听途说而出现了谬误,那《资治通鉴》则大量充斥了作者的主观意识,导致这本书的着重点完全放在了“正统”上面,而且还是作者为维护统治者认定的“正统”,全书有许多从作者主观上误导读者的评述,经历了近千年时光的洗礼之后,大浪淘沙之下,能立得住脚的东西早就不多,用这本书的事例来论证自己的立意,本来就是给对手送破绽。
《资治通鉴》名气虽大,其本质在林间看来,不过是拾史家之牙慧,稍以润色以充作者进入仕途的敲门砖,不管言辞如何修整,也是二道消息。
像是添加了厨师口水的豪华美食,知道真相很难说服自己下口。
这两本书对于现在正在寻找辩论方法的其他同学来说并不重要,林间的第一步不是学习怎么去驳倒对方,而是如何让自己站稳,方向上的不一致,就能使双方需要的资料错开,不会与其他小组起冲突,能节省大量的时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