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小布娃娃”-《大梦仙觉》
第(2/3)页
“就只有表姐们有吗?”结果不知道第几个舅妈居然朝小辈伸手?
当然这只是开玩笑,小山坳村的村落氛围很好。
从村名就能看得出来,小山坳村很小,位于牛头山背后,对面还有一层山峦阻隔,基本上就是一片被两山包夹的山坳,住得下二三十户人家,又因为全部都是一个祖先,同是姓叶,以前没有通路的时候,守望相助很重要,毕竟有什么事都不太方便找到外人帮忙,只有靠邻里之间互相关照,才能在这不太好的环境里生存。
如今道路从小山坳村通过,山上又是种水果的好地方,小山坳村基本上家家户户住上小洋楼,人丁也逐渐兴旺起来。
尤其是林间这一辈,每个舅舅都是二胎打底,有些生得多的有四五个,林间的表哥表姐表弟表妹数都数不过来。
于是按照惯例,来到这里年纪比他大的都叫哥哥姐姐,小的就叫弟弟妹妹,准没问题。
虽然喊法上没有区别,但远近亲疏还是有的,跟外公一家邻居的这几户人家,可以算得上“亲”,因为林间的外曾祖母还在,这一大家就“分房不分家”,一到年节,都会聚在一起过。
林间的外曾祖母年过九十,精神依然很好,只是眼睛有些模糊,开始分不清后辈们的脸,时常把林间看成林空,耳朵有些背,跟她说话要稍微大声一些。
“间间来啦?”老人拄着拐杖慢悠悠踱步走过来,骨架缩小得厉害,跟林间相比还矮了一个头。
待走到两兄弟面前时候,花了好半天才将他们认出来,看了他之后却乐呵呵地说一句:“没咋长高啊!”惹得大家群起而哄。
当然林间不敢表现出半点生气,他也不会生老人的气。
还记得小时候的自己跟着她上山摘果子的事情,一眨眼就到了老人走路都费劲的时候,能够陪着老人的年头,数着一年少一年。
虽然那个时候的外曾祖母年纪也不小,但一根拐杖能将牛头山压低三尺,上山基本没有什么问题,听妈妈说她年轻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厉害,嫁过来以后就当家到现在,她当家的那段时间,山上的野狼都怕她。
在外祖母年轻的时候,两边山上是真的有野狼的,以前鹊仙村那种紧密的房屋结构,闭合起来跟碉堡一样的造型,除了防山匪,还防野兽,至今小山坳村还保留着那个时候的碉楼,当然现在已经被保护起来了,七八十年历史的老建筑,再过一代人都可以叫做古迹,不保护好以后可就没了。
因为关系亲近,小山坳村的年节氛围很好,全村人像一家人一样,有什么活动一呼百应,光是组队打牌打麻将都能凑齐七八桌,更别说其他活动。
鹊仙村虽然大,但过年时候鞭炮大家都是各放各的,看起来数量很多,分散开其实也算零零散散。
但小山坳村不一样,全村人过年的烟花一起放,足足能响半个晚上。
倒不是他们不能在自己家玩烟花,而是因为小山坳村周围都是山,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引发山火,大过年的,大家希望的是红红火火,但不是真的着火,于是有规定只能在祠堂大门那块坪地上放。
小山坳村的春节氛围也有此而来。
除了烟花,大家还聚在一起做各种年节食品,同样会聚拢在祠堂门口,家家户户互相交流经验,再加上嫁到村里来的姑娘,小山坳村的手艺逐渐糅合了整个云山镇,甚至外地的精华,成为整个云山镇里首屈一指的民间代表。
别看现在五十户不到的小山坳村,其实保存了整个云山镇最精妙的手艺活。
木工、酿酒、小吃、篾艺、编织、裁衣、织履、草药,几乎生活所需的所有手艺,小山坳村都还有传人,当初将道路打通进小山坳村的时候,领导还亲自上门与村长交流,然后收了一大堆材料上交,还登过报,题目是“开路挖出个大宝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