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圆 梦(十九)走向幸福-《宁静的梦里田园》


    第(2/3)页

    李民强说:“大家提出的问题很实际,也很好。打井如修仓,积水如积粮。这井一定要打,如果咱们的芦笋种好了,它的经济效益将是很客观的。关于经费问题,我可以告诉大家,现在已经不成问题,我已接到通知,县财政最近两天要拨给咱们一部分土地出让金,具体数目是八十万。”

    “八十万!”

    “八十万!”

    大家兴奋极了。

    李民强接着说:“我到玻璃钢厂去了解了一下,厂里发展也很好,现在已签订合同四百多万元,这也是咱们村很大的一笔收入。”

    李建明笑着说:“咱们手里有了这么多钱,日子好过了!”

    董大田高兴地说:“这真是雪中送炭啊!要这样的话,咱们还可以多打几口井,往村西和村北也打几口,满足庄稼灌溉的需要。”

    李民强说:“对!具体打在啥地方,打多少井合适,请大田叔和建新哥具体商量着落实。今年冬季农闲时,咱们在村东的沙河里再修一个水库,水库里还可以养鱼,使我们村尽快实现农业水利化。”

    穆永昌说:“工厂建成了,工人也培训过了,很快就要投入生产,可是工厂的勤务人员还没有确定,是不是也应该考虑一下。在外打工的人听说咱们村办了工厂,现在不少在外打工的人回来了,要求在咱们村上班。”

    李民强说:“工厂的勤务人员是必不可少的,这些人员要求文化程度不很高,没必要通过考试招收,在年龄和性别上根据不同岗位也应该有所不同。到底有哪些岗位,需要些啥样的人,需要多少人,我没有办过厂子,也没有在工厂干过,说不出个一二三来。所以这个问题我和陈老板商量一下再说。工厂毕竟是人家管理经营,人家要给这些人开工资,咱们只是做好服务。”

    李民强说:“还有一个好消息,镇上已经通知,为了净化环境,要求各村安装天然气,今后村民做饭不再烧柴火,冬天取暖不再生炉子烧煤。”

    “什么时候开工?”穆永昌问。

    “很快就开始。”

    李建明接着问:“这是好事,得需要不少钱吧?是不是得向村民收钱啊?”

    李民强说:“按规定进户费还是像安装自来水一样,进户费由村民出,具体每户收多少还没有通知,肯定比安装自来水费用要高,可我们村现在已有了条件,不用再向村民们收,一切费用由村里出,我们挣钱的目的就是为了咱村建设,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嘛。”

    穆永昌也高兴地说:“这太好了,我们村真的抖起来啦!”

    李建新说:“咱们村不到两年时间变化多大啊!大街上按了路灯,有了宽敞整洁的街道,家家用上了自来水,再用上煤气。这么多人进厂当工人。通过网络销售,村民手里也有了钱。我们搞得这样红火,在外打工的人谁还在外面待的住哇!”

    李建明说:“谁不愿意在家门口上班挣钱啊!”

    穆永昌说:“东挣钱西挣钱,不如田园挣大钱。”

    李民强说:“要让咱们村的年轻人在家门口就能安居乐业,尽孝道,育儿女。”

    董大田高兴地说:“食品饮料厂一投产,公司开业,农民进厂当工人拿工资,今年的水果和庄稼长势非常好,肯定是个大丰收,芦笋上市,年底养的猪、羊一出栏卖钱,饲料厂再一投产销售,好家伙,我们村说富‘噌’的一下子就富起来了!”

    李民强接着说:“咱们村是富了,村民们富起来是咱们的奋斗目标啊!”

    董大田说:“民强,你快快说说,下一步我们该做啥!”

    李民强说:“咱们村大批村民进了工厂和参加公司的经营工作,种地的人员就少了,但地还得要种好,果树还得管理好,这样村民的劳动强度必然加大,如何减少村民的劳动强度,还要提高粮棉和水果的产量,方法是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所以咱们还得购置大型农业机械,成立一个机耕小组,帮助村民耕种收割,现在购置大型农机的经济条件已经成熟,我准备派王明坤和王大庆去县农机站学习农机技术去,等他们学习回来就去购置农业机械。”

    大家兴奋地交头接耳议论起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