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四方 第一百二十章 火枪时代-《为大明续命200年》


    第(2/3)页

    这些倭寇的组成并非仅限于东瀛海盗,大明东南沿海地区的海盗、还有东海一代的少数民族,也加入了其中。

    你来的正好,我们已经集结了八万军马,再过几天就要西征五岛了。”

    “柳生家主,听说归藏武雄背后有葡萄牙支持,他们的火器军力如何?”,独孤笑天皱了一下眉头,轻声问询。

    柳生一男叹了一口气,“独孤少侠问的很精准,这是我们最大的顾虑。”

    中国元朝铁骑西征之时,把火药以及火器带到了欧洲,欧洲人在仿制的基础上不断革新完善,逐渐发展出了更为先进的火枪。到了15世纪时,火枪已经较为完善,成为了战场上较具统治力的武器。

    枪械通常由弹药、击发装置和枪体组成,火枪所用的弹药是木炭、硫磺和硝石调配而成的火药和圆球形铅弹;击发装置的种类有火绳枪击、燧发枪击等;依据枪管是否具有膛线,火枪可以分为滑膛枪、来复枪等。采用燧发枪击的滑膛枪是火枪的最佳形态。

    火枪应用方式的形成和完善首先促使了作战方式发生改变,继而引起了军事领域一系列的变革,这种变革逐步扩大到了社会多个领域,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大明初期火枪的发射原理并不复杂,火药在一端封闭的枪筒内发生爆炸,产生膨胀的气体将子弹头高速推出枪筒实施杀伤。火枪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枪击(点火装置)、枪筒(确保弹药爆炸力沿一定方向作用于子弹)以及弹药等。

    明朝初期火枪的装弹过程非常耗时繁琐,“具体步骤包括撕开纸制‘弹壳’,将少量引爆药倒入药池之中,将其余的火药和弹丸倒入枪口,用送药弹夯实弹药,打开枪机保险卡销等。” 耿枪是单发射击,每次射击完毕后都必须重新装填弹药。

    到了宣德年间,欧洲的火枪技术经过五十多年的改良,火枪已经得到了巨大的进步。在欧洲,火绳枪、滑膛枪已经开始替代弓箭在战场上使用。

    首先,火枪比弓箭所造成的损伤更为致命,一发具有一定重量的子弹以接近音速的速度击中人体,不仅能穿透任何甲胄,还能将甲胄打碎,导致严重外伤,并造成一大处参差不齐的伤口。

    它不像弓箭,除非射得凑巧,否则总需要一些时间才会引发令人衰竭的内出血。而子弹能立刻打倒士兵,让他无法动弹。显然,火枪比弓箭具有更突出的杀伤效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