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剑法融会-《我的宙能造物》


    第(2/3)页

    所以,武当的各门武学一脉相承,众多的弟子修炼武当武学,就相当于继续走在张三丰的路上。只不过,张三丰走时是自己披荆斩棘开出一条路。而其他弟子走的时候却是沿着张三丰开出的道理往前走,这自然是容易的多。

    但相对来说,山路越往上走,树木便越巍峨,张三丰一路从山脚下开路上来,早已习惯了砍树的艰难,遇见更高的树后仅仅是感觉比上一个更难些而已,也就没有别的感觉了。

    而跟着他的路走到半山腰的人要是再想开路,可就是难上加难了,从来没有砍树经验的他们,骤然面对参天大树,自然是一阵绝望。

    这也是武当的诸多剑法,修炼的越多,便越不可能走出自己道路的原因。武当后世虽然一流高手众多,但却几乎没有宗师高手,便是处于这个原因。

    张三丰本就资质其高,创出的太极剑法有太过完美,一路跟着他的脚步走到最巅峰的徒子徒孙们,想在他的基础上再创新高,除非是拥有比张三丰高上十倍的天资才有可能!

    这种现象不止是在武当,便是其他门派也比比皆是。君不见,众多名震天下的武林门派都是一代不如一代,最终消失在传说中。倒是草莽之中不断涌现英才,创出一个又一个称霸一时的门派。

    宋青书一开始并没有悟出这些道理,这是他在不断的完善武当剑法的过程中,慢慢体悟到的。

    张三丰以武当剑法为基,将武当剑法一步步演变成太极剑法,靠的是自己空前绝后的绝顶资质,走的可谓是一个“精”字。

    现在宋青书同样以武当剑法为基,将百家之长融入武当剑法之中,最终创出属于自己的剑法,走的便是一个“博”字了。

    当然,走“精”字路线,也要依靠广泛的阅历,而走“博”字路线,同样需要极高的资质和感悟。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只是侧重面不同而已。

    宋青书眼中射出一丝激昂的斗志,心想:“我走这‘博’字路线创出的剑法未必就会差于太师傅的太极剑法,千百年后,不知,我这套剑法,能不能如太极剑法一般名震天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