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 “总之,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只要子系统的生产过程不掉链子,那么‘聚能一号’示范堆就能在18个月之内完成全部建设工作,并实现等离子体点火。” 18个月! 如此清晰而明确的时间点,让彭觉先和梁建国大为振奋。 他们知道,常浩南一般不会轻易给出时间上的保证。 但只要出口,必有十足把握。 很快,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结论就形成了正式的技术报告,并被迅速上报。 随后,又成为了后续一系列重大决策的核心出发点。 一星期后,华夏核工业集团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宣布: 基于重大技术突破与供应链保障,全球首个吉瓦级商用聚变发电示范堆“聚能一号”,确认将于2018年年底前正式建成并投入并网发电。 全球能源界瞬间为之剧震! 这远比之前胡守智那番发言带来的冲击更为具体和猛烈。 因为它给出了一个清晰无比、并且可以说是近在眼前的时间表。 然而,这仍然只是个开始。 紧跟在“聚能一号”时间表发布之后几分钟,华夏方面再次投下了一颗威力更甚的战略级“炸弹”。 工建委联合华夏核工业集团、核工业建设集团共同发布《聚变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白皮书》,宣布将在未来五年内,启动建设总装机容量超过15GW的聚变发电设施集群,旨在彻底扭转能源结构,并打造全球领先的清洁能源基地。 此外,为促进区域能源合作与绿色发展,国家电网公司正在与人民银行紧密合作,计划推出一种以离岸人民币进行计价和结算、并绑定长期稳定电力使用权的跨国电力贸易协议框架,该计划被命名为“稳定电力联盟”。 华夏方面承诺,将为联盟内的成员国提供绿色、稳定、充足且价格极具竞争力的电力资源供应,并维护联盟成员国在协议框架内的基本用电安全。 消息一出,全球政治经济学界的分析者们立刻嗅到了远比聚变技术本身更为深远,也更为危险的意味。 所谓“稳定电力联盟”绝非简单的电力出口贸易,而是要将电力直接作为货币的锚定物和价值支撑。 一旦成功,将从根源上削弱、甚至彻底摧毁现行的美元金融体系。 而这,才是华夏对于此前“SWIFT威胁”一事的真正反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