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章 恭贺吾皇,上元安康!-《红楼襄王》
            
            
            
                
    第(3/3)页
    “万岁万岁万万岁!”
    现场宗室及文武加起来,少说也有三百来人,发出的声音犹如巨浪,传到了大明门之外。
    此刻大明门外,早有大批军士严加戒备,百姓们则待在最外围拒马之外,翘首以盼遥望着宫门之上。
    所谓百姓构成极为复杂,有京城百姓、来往商旅、内藩使臣、外国使节,也有来京学子、西夷商人……
    天街两侧,皆已点上无数大灯,加之今晚明月皎皎,所以现场光照条件不错。
    且说大明门内,朱景洪看了眼身后的宝钗,随后便笑着伸出了手。
    皇后本该跟在皇帝身后,此刻朱景洪却是要携手登楼,毫无疑问这又不太符合规矩。
    今晚这些事不算太大的事,逾越一下倒也影响不大,何况帝后相合本就是大好事。
    “宝钗,走吧!”
    微微点头,宝钗面带笑容,伸出了自己的手。
    于是帝后二人,便一路相携往宫门上走去了,后方则是跟着一众妃嫔。
    在后方宗室众人之中,朱云笙看着哥嫂的背影,不自觉便想到了已故爹娘。
    此刻情形让她产生错觉,既仿佛爹娘仿佛就在前方。
    朱云笙是这般想法,而现场其他人心里,则是另外不同的想法
    随着帝后二人登楼,大明门上鼓声响起,这是表示皇帝即将现身。
    外面等候着的百姓们,一个个越发兴奋起来,毕竟皇帝就要出现了,亿万黎庶的君父要现身了。
    “是……皇上……皇上万岁爷到了!”
    有眼尖的看清宫门上的情况,便朝着左右大声呼喊起来,而后人群顿时骚动起来。
    仅大明门外,共安排了有近三千士兵,宫门之内则由五千之众,可以确保宫门绝对安。
    可即便如此,人群骚动还是让领兵的指挥使、千户们紧张,他们生怕出现一点点纰漏。
    紧接着,便自发有人跪下叩拜,同时引得周边人跟随,然后便是一大片一大片的人跪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上元节拜见皇帝什么规矩,来的人都提前打听过,这也能突出一个虔诚,似乎这般有心愿就更可能达成
    现场山呼万岁声不绝于耳,冯渊等人亦是心感澎湃,对君父的忠心在激荡。
    忠于君父,对明人以及各内藩来说,都是刻进骨子里的思想,所以对身边人狂热他们都能理解。
    但对那些外藩使臣,乃至欧洲诸国商人使节来说,现场气氛让他们毛骨悚然。
    大明的皇帝,跟他们理解中的皇帝,其中差异实在是太大了。
    如果明人都这般团结齐心,想要战胜并打服他们,再欧洲列强看来难度实在太大。
    现场狂热持续了几分钟,宫门上的故事才停了下来,众人便知这是要宣读诏令了,几乎每年都是这么个套路。
    “乾盛元年正月十五上元节大诏令……”
    城楼上,司礼监掌印吕通高声喊出了诏书名称,城楼之下则有提前训练过的上百名士兵,充当人形扩音器将吕通所言整齐划一喊出。
    这些士兵从大明门一直安排到正阳,他们已提前背下了诏书内容,便可将诏令内容向京城内所有人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承祖宗基业,常思仁德布于四海……”
    诏书内容冗长,是翰林院写的锦绣文章,文采虽好但朱景洪不太喜欢。
    “山河永固祥瑞常临,四海同沐太平,岁岁皆享嘉福!”
    “钦此!”
    诏书念完,城楼下的百姓发出欢呼,同时有“叩谢陛下”“吾皇万岁”的山呼之声。
    城楼之上,朱景洪端坐于御座之中,感受着迎面山海呼啸般的朝贺声,整个人依旧淡定且自矜持。
    感受着万事万物匍匐在脚下,何为天下至尊九州之主,何为亿万黎庶的君父,再度让他真切且直观的感受到了。
    看向了身侧坐着的宝钗,朱景洪露出了一缕微笑,宝钗则是同样笑容满面。
    也是在这一刻,大明门后方及两侧烟花释放,璀璨亮光犹如直冲云霄,绚丽的光芒撒向了人间,与天街上各式花灯交相辉映。
    烟花连绵不断,映照得夜晚犹如白昼,现场气氛也达到了最高潮。
    “恭贺吾皇,上元安康!”
    “恭贺吾皇,上元安康!”
    “恭贺吾皇,上元安康!”
    百姓纷纷发出朝贺声,这是在回敬皇帝的赐福,也算是上元节的例行程序。
    在忠君思想的熏陶下,所有人都喊得感情热烈,且声音从杂乱逐渐变得统一,最终完全汇聚到了一起。
    着声音中蕴含着磅礴有力,表达着神州黎庶对君父的无尽崇敬。
    所有人都大声呐喊着,那声嘶力竭拼尽全力的样子,看得许多外邦人都惊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