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宝琴的提奏-《红楼襄王》
            
            
            
                
    第(1/3)页
    转眼又是两天过去,来自西南的最新一批奏报又到了。
    西南总督署、西南监军御史、西安监军太监、北镇抚司、南镇抚司,一共五份奏报摆在朱景洪面前。
    内容他已经看了,虽是各说各的一摊事,可里面都提到了李自恒。
    而早在半个月前,朱景洪就收到了李自恒的章奏,请求彻查西南总督署涉贪污案。
    李自恒的章奏朱景洪没有批复,其实是默许这位稍微查一查,但前提是不要影响军心。
    如今这地下几份奏本一起来,都在说李自恒影响大局,便让朱景洪明白得把他拽回来了。
    当然,这种事不能由他亲自出手,否则下面人只会以为,皇帝是默许他们上下其手。
    对于底层将领贪墨一事,朱景洪其实一直都知道,这种事根本就无法做到禁绝,毕竟水至清则无鱼。
    事实上,纵容贪墨反而是皇帝御下的必要手段。
    毕竟谁若都跟王培安一样刚正,皇帝非但无法拿捏臣下,反倒要被臣子们站在道德高地上攻击了。
    做了皇帝,朱景洪的心态持续在变,看问题的角度确实不一样了。
    “陛下,都御史王培安觐见。”
    “嗯……叫他进来!”朱景洪道。
    几息之后,王培安进到了殿内,提起官袍后向朱景洪行礼。
    “臣……王培安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先生请起!”
    即使做了皇帝,朱景洪还是称王培安为“先生”,算是对外展示温和的手段。
    在朱景洪的示意下,近侍宦官从御案上将奏报拿起,然后送到了王培安的面前。
    “看看吧!”
    “是!”
    接过奏报,王培安一一看了起来,很快他就明白了皇帝的意图。
    “陛下……”
    “他的差事办得很好,先让他回来吧!”朱景洪道。
    李自恒在西南做的事,主管督察院的王培安知道,而且还多次出手帮他承担压力。
    当前的西南,将领们为了捞一点儿银子,害得无数藩国百姓流离失所,最终与朝廷反目决裂,这种事王培安绝不能坐视。
    可现在,当皇帝出面施压,便让他有些为难了。
    但王培安没有立刻回话,而是打算给朱景洪讲道理,尤其是把西南诸官贪墨的危害道出。
    可这些朱景洪知道,而且他还知道王培安不知道的东西。
    “朝廷的官员是有贪墨者,可他们拿的不过是皮毛,真正趁着设立安南行都司捞好处的人,是那四国朝中的权贵们!”
    示意宦官把另一份奏报送过去,这上面是一份统计数据,讲的是西南四国的地方权贵,趁机加税、圈地的一些事。
    大明这边的官员,即便贪墨都得遮遮掩掩,讲究一个面子上光烫,外藩的权贵们可没这么讲究。
    王培安看完后沉默了,依照这份陈述所言,那么西南各藩国自己权贵,才是妨碍西南安定的主要因素。
    “英法两国到处煽风点火,也是诱发民乱的要因。”
    从御座上起身,朱景洪走向了王培安,然后说道:“做事要分主次……当前安南行都司的一万大军进驻,便是稳定西南的定海神针,一切事情都要为这件事让路。”
    站在王培安面前,朱景洪徐徐道:“先生,你不可让朕为难!”
    承受着莫大的压力,王培安思绪飞转着,只听他答道:“陛下,若西南安定下来,这些旧案如何处置?”
    听到这话朱景洪笑了,暗道这位脾气还真是够硬,这个时候都不忘要个承诺。
    沉默片刻后,朱景洪答道:“待西南安定,该查还是要查!”
    该查还是要查,这句话的水分非常之大,派谁查、怎么查、查到了如何处置,到时候还都得他说了算。
    但作为皇帝,能给臣下这样的承诺,就已称得上难能可贵了,于是王培安也未再多言。
    “陛下,臣回去就发公函,让李自恒回京述职!”
    “嗯,他有才干,这次回来让他好生歇歇,明年朕打算派人巡边,到时候还得要重用他!”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