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杨慎的锋芒-《重生朱厚照,缔造巅峰大明》


    第(2/3)页

    道不同,不相为谋。

    所以,王守仁有很多次机会入朝,都被人挡在了外面。

    老王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说出的“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未尝没有几分看穿人间冷暖、官场权力、学问斗争的释然。

    王守仁属于另起炉灶,开宗立派,这种有超级大才的人物都被挡南京了,无论活着还是死了,学问论战就没停止过。朱厚照若是直接在儒家院子里砸锅碗瓢盆,然后拉一套新的锅碗瓢盆,儒士估计就不是学问论战,也不是口诛笔伐,而是直接冲着自己吐口水了……

    动儒学,动根基,不能仓促为之,换言之,不论怎么改,不能一下子将所有人都得罪了,你可以先得罪一部分人,拉拢一部分人,扶植一部分人,消灭一部分人……

    彻底的革命,那是要命的,是需要流血的。

    朱厚照不可能当着皇帝搞大革命,谁也不会傻到削弱自己的权力,只不过为了长远考虑,只能用改良封建时代的方式来推动大明中兴。

    没有人清楚朱厚照此时的心思,李东阳在盘算这些进士里能出多少个人才,杨廷和在担心自己的儿子,孙交、李鐩在看小本本……

    殿试的时间有两个时辰,内急的人就有些麻烦了,只能跑出宫门之外,有宦官安排恭桶。

    这里毕竟是皇宫,不是贡院。

    贡院两侧多少还有厕所,去方便下也没什么大问题。可皇城之大,一个厕所也没修,没地方给你们上厕所。就连朱厚照解决问题,那也是移动恭桶解决……

    据说是为了卫生和安全,卫生好理解,皇宫这么大,这么多人,要建几百个厕所,那还不得臭气熏天。安全因素,实在是因为厕所是个行刺的好地方,比如豫让刺杀赵襄子,那就是选择在厕所,恭桶可以换地方,你厕所总不能换地方吧,一天下来,谁不跑一趟厕所,守株待兔不好待,守厕待你还不好待……

    时间一点点过去,奉天殿广场上的进士正在低头作答。

    在一个时辰之后,杨慎将毛笔搁下,审视一番后起身,朝着奉天殿行礼,然后转身出午门,在外面候着。

    礼官上前将试卷收起,送至奉天殿。
    第(2/3)页